题记:市场上有很多关于运营思维的书籍,也有一些冷启动的案例,但是大多数缺乏一些数据支撑的基础,或者是基础于某些品牌背书,比如支付宝的白领日志之类的产品,天生依托大流量基础,那么对于他们来讲,冷启动或者就是一个广告位的事情,但是对于大部分产品来说,自身没有大流量基础,整个运营团队中也缺乏可以引导流量的核心人物,那么,此时此刻,流量在哪里?
流量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本期不聊APP类产品,虽然他们也是需要流量基础,但是在引流及计算转化的时候会有所不同),严格来讲,流量获取->分发->变现。这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最直接的产品模型。从整个产品模型上来看,流量的获取是放在首位的,如果在流量获取上没有做好的话,那么整个模型就无法成功。
但是互联网又是一个马太效应特别明显的场所,强者越强,弱者倒闭或被收购,加上现在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几乎被BAT等超大型公司所霸占,导致企业在流量获取的工作上越发辛苦。下面我们就简单讲述下互联网型产品的流量基础问题。
引流前准备:引流前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分析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自身产品属性的分析(当然,这个大部分在产品上线前已经完成),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产品是提供给什么来来使用的?我们的用户是谁?
另外一个分析就是:我们的客户在哪里?在什么地方找到他们,这些用户会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当然,现在有不少产品都已经提供一些用户画像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辅助判断了,比如百度统计中访客属性。如果没有前期基础的话,只能参考竞品的产品属性去做判断。
做完这两点的话,才需要去考虑怎么做。那么下面就是具体执行了,在执行前可以先拿个PDCA图来包装下我们运营活动的逼格。
策划:针对之前分析好的产品用户属性制定合理的活动运营方案,确定我们利用什么媒介去宣传推广我们的产品,进而获得第一批用户。比如我们的用户是社交属性多一些的,那是否考虑新浪微博,腾讯广点通的渠道。
实施:这个过程就是活动具体推进的过程了,如果是多个渠道同时在推进的话,那最好进行相关的追踪,以获取不同渠道的流量引入效果。
检查:实时跟踪数据,效果及异常检测。
处置:问题排查解决优化,最终进行整个活动的复盘(必须要做),总结不足,为下一次活动准备各种数据样本。
单纯从活动流程来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依然是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流量需要关注的三个点一:流量看成本
流量的成本不仅体现在直接购买(如cpc,cpm)上,更需要包含做这个事情的人力办公成本上。
但是这个成本也不能单纯的看cpc或者cpm的价格,还需要结合一个核心目标来判断。比如互金公司的投标用户成本,电商公司的购买用户成本。脱离了核心目标而单纯看流量成本的话,会得到偏差较大的数据。
举例,公司上线了一个新的网站,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引流,初步制定了微信、sem投放、seo三种渠道,每个渠道安排了一个人来做。(案例只单纯从现阶段流量角度,不考虑渠道带来的品牌价值),那么流量成本=渠道总成本(付费额+人力成本)/获得流量。
用这个方式得到一个流量成本的数字,再去判断这个渠道的价值。单纯看cpc的值则显得不够严谨。
二:流量分真假
为何会有真假这个概念了,要是看过TOMsInsight数据报告的同学就应该知道,流量本身是一个很魔幻的概念,加上现在某些公司会把流量指标当成是KPI考核的一种,那么为了完成任务,某些不正规手法就会被用起来。
三:流量分优劣
除去成本和真假不谈的话,流量也是分优劣的,而流量的优劣则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转化率指标,当然,在电商上可能就是ROI的值了。同样的,这个点也是需要结合流量成本去综合判断。
总结:流量只是我们在运营过程需要关注的一个点,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但是却不能成为重点核心的指标,核心指标必然是围绕我们产品的核心业务来进行制定的。
本期对于流量的问题就暂时说到这里, 下次会从更多的维度来讲述如何引入流量,如何判断流量。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