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钱越来越难挣了,为什么了?老歌唱的好,不是我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短短数十寒暑,世界已然天翻地覆,在不久前那个资源短缺的时代,市场供需关系里的“供”方,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过的很滋润,因为你是大爷,不惯着你,市场就就拿不到货。
N多工厂、代加工、品牌方都可以说是闭着眼睛在捡钱,像17年夏天,跟一个在杭州开汽配店的,老乡怂高说的一样,就在10年前,可以说杭州汽配这个市场,完全是捡钱、就可以捡出三套房的暴利节奏,现在呢?
电商、自媒体等互联网的冲击就不说了,就在实体汽配城里面,门槛低到随便什么人手里有点闲钱,就可以过来抢饭吃了,吐槽最多的就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算下来,就入账200块,居然还TM是赊账的,白天鸡血着斗志昂扬,晚上一算账 心都是凉的。
没办法,整个中国都在快速转型,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是严重的、物资过剩的时代,如果你销售的还只是单纯的产品,你给到客户的,最多就是产品价格上的猫腻,那么在客户还没什么选择的时候,或许只能无奈的将就你,哪怕你服务差,哪怕你东西次,还有点小坑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忍受,毕竟有总比没有好。
但是,一旦客户的选择多了,而且各方面的服务、也甩你十好几条街了,那么分分钟抛弃你就是非常正常的了,哪怕是你多年的老客户,这也是好多商家觉得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了。
毕竟时代变了,人们的需求早就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有”了,而是要“更好”,人们关心不再只是“菜价”,不再是那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数字背后,产品品质是不是更好?是不是更精致好看?合不合我的生活习惯?被坑了怎么办?有更好的选择吗?买贵了怎么办?跟我的个性需求搭不搭?等等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只是单纯的生产,单纯的进货卖货,卖的还仅仅只是货物,那完全是找死了,因为这种杂货店的思维,已经被淘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好多实体行业都习惯于抱团?
比如XX汽配城,比如XX灯饰城,比如XX家具城,再比如OPPO和vivo的门店总开在一起?等等。
因为这就是一个“专区”的概念。专区也就意味着是,这个细分市场里的高大上、广泛全,我这儿是专门卖XX的,东西不仅全,而且正规,一家不行,还有N多家在排着队等着你翻牌子,更何况这种专区更注重客户体验,什么店大欺客、坑买拐骗的事儿,不存在的,至少会非常顾忌,不仅是因为拆台的多,最重要的是 用户的选择更多。
但如同我那个在杭州汽配城,开店的老乡怂高所抱怨的一样,画地为牢 、想法设法的要入驻进去,因为当地用户的习惯已经养成,有汽配需求就来汽配城、或者4S店以换代修,甚至直接网购,哪怕你在汽配城外面开店都不行,但进去了又怎么样?
如同斗獒一样,最终活下来的有限的很,而其他人的进进出出,活着添人气,挂了变肥料,带着一颗发财的心来,搂着一颗稀碎的心走;最终得利的只会是这个汽配城,当然还有其背后的房地产方,各个大大小小的房东而已。
这都是实体生意的老套路了,都电子商务互联网时代了,某宝电商、社交电商什么的都被你吃了?
其实都是一个故事,所不同者实体的“房租”肥了房地产,电商的“房租”肥了某宝等平台,而且更多人其实又回到了上面说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在卖货,所不同者跟风换了个平台而已。
为啥会这样了?
因为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着怎样去改变,怎么去迎合市场,怎样去跟竞品竞争;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买单。
这样有错吗?当然有错,因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问题,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想问题,站在行业风向上想问题;你永远都会慢一步,因为当你知道这是个风口的时候,其实有N多的猪,已经挂在上面等东风来吹了,你已经晚了。
那该怎么办了?说都简单,站在你客户的角度上想问题,因为大多数商家的所谓“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其实还是卖家思维、商本位的来思考问题,比如客户选购产品的场景?产品针对客户的相关痛点?针对产品,客户可能需要的延伸服务?相关细节等等。
这固然没错,可惜的是,这是大多数商家已经在做的事情了,你无非跟上旁人步伐而已,虽然是用户的视角,但还是商本位的思维,没有落到实处。
我们都听过一个段子调侃,世纪三大难题之一“今天中午吃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什么“喜欢的狗不出现,出现的狗不喜欢”,更多的是 这也行,那也凑合,闭着眼好像哪家都可以?但睁开眼 又好像哪家都不值得再去,你说口味腻了也好,人太矫情也罢。
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选择太多。而造成的选择困难症,跟你产品卖点什么的、产品适用场景什么的,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客户只是肚子饿了要吃饭,至于吃什么饭?其实他们都没什么目标的。
也许今天同事说了一句什么川菜好吃,就去尝尝川菜,明天养生的大V说多吃点清淡的,就去吃点江浙本帮菜,后天因为最近嘴里有点淡,想去吃点重口味的、辣到流眼泪什么的,就去吃点麻辣香锅什么的......等等。
这个时候,你还一味讲究你粤菜的卖点如何如何?吃粤菜的相关场景如何如何,粤菜煲汤的相关痛点如何如何,有用吗?你多牛X跟客户有半毛钱关系?
要有那么一星半点的关系,也是在客户已经明确了就吃粤菜的目标之后,但就算是这杨,能否就让客户“宠幸”你这家粤菜店,估计几率也很难说,比如 另外一家粤菜店的老板娘像刘亦菲,就可以分分钟抢了你的客户,虽然没有那么多漂亮的老板娘,但里面横生的种种“意外”绝对你是想都想不到的。
这就是站在用户角度上的商本位思维,在当前这个时代 可能会发生的结果,这也是 同质化竞争下的常态了。
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站在用户角度上了?
从客户决策方面入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角度,因为只有到客户真正想要你产品的时候,你产品身上的卖点、那些针对客户的场景、营销策划包装才有了可以发力的点,否则实际的用处 其实少的可怜,因为客户还没想到你产品的时候,已经被别的意见风向 引导到其他竞品去成交了。
你再牛X,也只能是锦衣夜行,无人问津了。
其实我就想说明下从源头做起,影响用户决策的重要性,否则大部分人看完也就看完了,价值没有被真正认知到,看了也白看。如果你明白了重要性,请继续,没有你可以走人了,也许日赚2千的那种所谓的干货可能更适合你。
所谓的产品升级下的时代契机,又是什么了?
说穿了就是内容导购。做到了这四个字,你其实也就意味做到了影响你那块儿用户的选购决策了。
因为在选择困难的时代,因为东西太多,不管什么产品都自我标榜的核心卖点 多牛X,狂拽酷炫的都快闪瞎眼了,这个时候,用户需要有一个人帮他们来评测、来抉择,来告诉他们 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 才能满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但又十分需要的痛点。
这才是这个时代,人人都迫切需要被挠的“痒痒肉”。
什么X得买、网易X选 就是做的内容导购,影响用户决策的生意,什么X得买的品牌定位,就是品质消费,网购决策中立门户,也许你要说这都是已经成功的巨鳄企业了,跟我辈俗人已经是两个概念了。
王X如大家都知道吧?一个做手机评测的,影响用户买手机方面的决策到什么地步了?好多人也许只是看了他一篇带有主观意向的手机评测视频,就去买了自己从来不看不信的、各种广告轰炸的,各种特色亮点爆发的品牌手机。
甚至让小米等品牌投巨资包养了起来,就是怕他评测视频里有小米等品牌的半句坏话,从而影响了其巨资砸的各种广告来的信任转化。
再比如,一个做学生产品评测的“老X评测”,在16年年初的时候,就拿到了200W的天使轮投资,当时的估值就达到了2000W。其40多W的粉丝画像多以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家长居多,宝爸宝妈的比例为3:7,这个含金量和购买力有多吓人,就不多说了吧。
格局能再高那么一点点吗?
明白了做内容导购,从用户的决策的源头出来,那具体该怎么做了?
1,平台选择还是主微信、次微博,引流头条;
微博适合网红,微信不仅是移动端的流量入口,最重要的是订阅号、服务号养成的阅读习惯,但现状是内容也同质化的严重,大众阅读疲劳,需要坚持价值分享下去。
而头条去做引流,不用多说了吧?老舟之前分享自己上大号随后回的一个问答都可以有10W+的阅读量,碎片化阅读的强势霸道,连微信都没办法比,缺就缺在其缺少社交属性。
2,行业深度垂直,人群精度细分;
不要妄想着做下一个“什么X得买、网易X选”,你没那个体量,更没那个时机,而且这将使你在当前这个竞争环境里,变得更加毫无特色,毫无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当前市场上各个垂直行业里内容导购、意见领袖大拿还很少。
3,真实、评测角度入手;
商家吹N句,不如真实客户评价半句,但前提是一定要真实,最好从评测角度入手,值不值得买?什么地方值得买?有哪些注意事项?
其实商家这方面都有,但客户一是不信商家方面的王婆卖瓜,二是当前商家方面太自我,太功利不够真实客观,没有达到 引导用户决策的价值。
4,个性ID,短视频入手;
越真实、越个性化的ID越好,但最好阳光正面,不要想着像PGONE一样把无知当个性,把负面当特色。
为啥一定要短视频方面入手了?
一是因为文字内容过于同质化了,客户们也疲劳了,当然坚持价值分享,坚持下去 必然会有价值的,但很多人熬不到那个时候,半道上灰心就放弃了。毕竟没有进度表一说,坚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鼓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事儿。
二是因为这实际上是个已被证实的风口,不管是paX酱还是罗X思维什么的,早已把路探清楚了,而且各个平台的流量付出,还真不像内容文章扶持一样虚大于实,短视频的平台支持力度,还是很给力的,比如火X和西X视频。
更何况,影音图文,人们对于内容的喜好接受程度,影音先天大于图文,而图文又大于单纯的文字,这个就不用跟我犟了吧,除非你可以每天抱着纸质的书,而不是围着手机和电脑。
5,做人的生意,而不是单类产品的生意;
落地服务于,精度细分的某一类人群,把这群人吃的死死的,吃的透透的,而不是单纯的根据你卖的产品来,你卖的产品,可以有N多类的人在用,但你搞得的,对你有最大价值的,让你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只能是其中一小撮的人。
当然也因为只有这样,这一小撮的人才能真正认可你的价值,对你产生粘性和信任依赖。
6,做社群,做个人CRM,积累社交资产;
之前流量才是王道,但现在流量虽然价值也很大,但也逊色于社群关系了,毕竟有互动、有沟通、点对点;比空洞单纯的流量,要强悍的多;毕竟100个铁杆,要比100000个流量,要有价值的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现在流量入口太碎片化了,导致流量的价格也虚高,为啥不在你的池子里,你的根据地里深耕了?
当你有了10个300人的微信群,5个5000人的微信个人号之后,其实你也就有一座金山了。
分享了好多自己苦心孤诣沉淀的精髓,当然是自以为啦,大神可以飘过了,只希望能给有耐心看完这4000多字的朋友们、一点点实实在在的帮助。
作者:一舟 微信:413341859
原文地址:http://lusongsong.com/reed/9789.html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