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人文 > 正文

一代雄主北周武帝长什么样?1400多年前北周武帝面貌成功复原

2024-03-28 18:52:42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一代雄主北周武帝长什么样?此前,人们只能根据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进行合理想象。

公元578年,亲征突厥途中,年仅36岁的北周武帝突发恶疾、英年早逝,对后续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其族源、外貌长相及死因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王传超团队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对北周武帝死因作了分析,并对其面貌进行了复原。
左下为北周武帝面貌复原图,右下为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对北周武帝的描绘

【胡汉混血儿北周武帝长什么样?】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由鲜卑人建立的朝代之一,其第三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大举实行军政改革,并统一中国北方,促进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研究团队以颅骨扫描技术对北周武帝进行了初步面貌复原。通过分析控制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相关的基因位点后,推测出武帝是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

多年来,鲜卑人的外貌长相是历史学界较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一些史料表明,鲜卑人具有须发茂盛、发色偏黄、高鼻深目等西域胡人特征,也另有史料记载,鲜卑人与东北亚人群长相没有差别。“现在看来,第二种观点与我们推测出的北周武帝面貌特征相一致。”团队成员介绍。

此外,鲜卑人群的起源之说也是历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遗传学分析,团队发现,北周武帝与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现代达斡尔人、蒙古人存在最近的遗传关系,并估计北周武帝血统有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北周武帝家族谱系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汉人,所以,北周武帝约三分之一的古代黄河流域血统极可能是鲜卑与汉族长期通婚的结果。”

整合分析已发表的鲜卑人基因组数据后,团队还发现,鲜卑人群至少有60%的主要血统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古东北亚人群。同时,不同地理区域的鲜卑人内部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是鲜卑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周边人群长期通婚融合的结果。”这一发现,为南北朝时期贵族之间“胡汉融合”找到了直接证据。

【可能是砷中毒导致英年早逝】

长期以来,北周武帝的死因扑朔迷离,此前主要通行两种说法:其一为死于烈性疾病,其二为死于中毒。

通过对北周武帝遗骸股骨样本中33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后,研究团队发现,其体内砷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古代平民和贵族的平均水平。“人体中不同部位骨骼反映了生前不同阶段的元素累积过程,股骨反应的是十年以上的代谢过程,说明这些元素是在长期饮食中累积在骨骼中的。”研究团队介绍。

在北周武帝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用丹药是社会上层所崇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求滋补长生。所谓丹药,其实是不同晶体形式的无机化合物,由多种矿物高温烧制提炼而成,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抱朴子内篇》等典籍均显示,不同丹药的成份虽有所差别,但雄黄与矾石是其中代表成份。

雄黄为硫砷化物矿石,矾石是一种含铁的硫砷化物。黄色的雄黄、白色的矾石、红色的朱砂、青色的曾青、黑色的慈石与五行原理的五色相对应,为当时著名丹药五石散的主要原料。

分析显示,北周武帝样本与隋唐时期贵族郭嗣本体内的异常元素构成更为接近。根据文献记载,郭嗣本有长期服食丹药的生活习惯,甚至接受过皇帝的御赐丹药。

据史料记载,公元575年至578年四年间,北周武帝数次发病,生病时“疠气内蒸,身疮外发(身体内部的病症不断积累,在皮肤表面爆发出来”“身生癞疮,恶疾而死(由于身体上长疮,生重病而死)”,反映出其病痛以皮肤病为代表特征。在研究团队看来,这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现。

“慢性砷中毒后,病人皮肤上会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色素沉着和病变,并导致皮肤血管发生变化,四肢出现疼痛和红肿。”在北周武帝的股骨上,研究团队发现了一块黑色色素沉着区域,“可能是砷中毒后,局部皮肤病变引起的骨髓坏死所导致的。”

【升级科技考古“复旦方案”】

破解悬置千年的谜案,非一日之功可成。

多年来,在考古工作者中口口相传着一句话——“大墓不见人骨”,由于大型墓地中氧气充分,人骨更易腐败,因此往往保存状况不佳。1994年,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北周武帝孝陵进行抢救性发掘,北周武帝及阿史那皇后伉俪遗骨出土时,也面临着上述问题:能提取到的DNA样本里,大部分为土壤微生物DNA,人的DNA占比仅为千分之一,保存状况堪忧。

2015年4月,受陕西考古研究院委托,研究团队前往西安对北周武帝及阿史那皇后遗骨进行采样。考虑到保护武帝颅骨的完整性,团队没有选取DNA保存最好的颞骨和牙齿部分,而是选择了肢骨断片,“在这样的条件下,想从中获取DNA,并成功完成后续测序和分析是很有挑战性的。”

经过6年的反复尝试,运用传统的提取和建库方法,配合探针富集技术,团队成员终于在二者肢骨样本上获取约10万个可用的基因位点。

2023年6月,团队对包括北周武帝和阿史那皇后在内的核心贵族阶层人类骨骼、关中地区平民人类骨骼及家养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公元6世纪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发现,北周武帝的饮食生活方式受到了农牧业混合经济的深刻影响,为进一步了解中古时期中国核心地区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阿史那皇后的样本保存相对较好,其族源研究成果得以顺利发表。由于北周武帝的肢骨DNA样本的污染率更高,其基因组的解密面临着更曲折的路,已获得的10万个位点仅可满足基本的族源分析,对于推测武帝的面貌特征和死因而言则力有不逮。

2023年9月,团队优化出一套全新技术方案,再次在北周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可用的基因位点,较上次提高10倍。这次结果,使得团队成功获取北周武帝相貌复原的色素沉积相关位点和疾病推断相关位点,并进一步对北周武帝族源进行更精细的定量分析。

“从考古应用层面而言,新技术为获取大墓和南方出土的挑战性骨骼样本乃至伴随土样中的基因组提供了可能;从法医应用层面来说,也为更多大案、要案和难案的破获拓展了想象空间。”

从北周武帝研究出发,团队还将不断升级技术方案,持续梳理匈奴、突厥、鲜卑、吐谷浑、粟特等三到九世纪北方古族的遗传谱系,“重现唐朝大一统时代海纳百川的盛况,建立现代人与古代人的联系,书写中华民族的‘大家谱’。”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