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内存管理是语言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决定语言性能的重要因素。无论是C语言的手工管理,还是Java的垃圾回收,都成为语言最重要的特征。这里以Python语言为例子,说明一门动态类型的、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内存管理方式。
对象的内存使用
赋值语句是语言最常见的功能了。但即使是最简单的赋值语句,也可以很有内涵。Python的赋值语句就很值得研究。
a = 1
整数1为一个对象。而a是一个引用。利用赋值语句,引用a指向对象1。Python是动态类型的语言(参考动态类型),对象与引用分离。Python像使用“筷子”那样,通过引用来接触和翻动真正的食物——对象。
引用和对象
为了探索对象在内存的存储,我们可以求助于Python的内置函数id()。它用于返回对象的身份(identity)。其实,这里所谓的身份,就是该对象的内存地址。
a = 1print(id(a))print(hex(id(a)))
在我的计算机上,它们返回的是:
11246696
'0xab9c68'
分别为内存地址的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
在Python中,整数和短小的字符,Python都会缓存这些对象,以便重复使用。当我们创建多个等于1的引用时,实际上是让所有这些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
a = 1b = 1print(id(a))print(id(b))
上面程序返回
11246696
11246696
可见a和b实际上是指向同一个对象的两个引用。
为了检验两个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我们可以用is关键字。is用于判断两个引用所指的对象是否相同。
# Truea = 1b = 1print(a is b)# Truea = "good"b = "good"print(a is b)# Falsea = "very good morning"b = "very good morning"print(a is b)# Falsea = []b = []print(a is b)
上面的注释为相应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到,由于Python缓存了整数和短字符串,因此每个对象只存有一份。比如,所有整数1的引用都指向同一对象。即使使用赋值语句,也只是创造了新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长的字符串和其它对象可以有多个相同的对象,可以使用赋值语句创建出新的对象。
在Python中,每个对象都有存有指向该对象的引用总数,即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
我们可以使用sys包中的getrefcount(),来查看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某个引用作为参数,传递给getrefcount()时,参数实际上创建了一个临时的引用。因此,getrefcount()所得到的结果,会比期望的多1。
from sys import getrefcounta = [1, 2, 3]print(getrefcount(a))b = aprint(getrefcount(b))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