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 > HTML > 正文

标记语言——短语元素

2019-10-26 17:21:47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点击这里返回武林站长站 HTML教程 栏目.
上文:标记语言——表单
原文出处Chapter 6 <strong>,<em>与其他短语元素
在引言和前面的章节中,已经稍微提到过语义标签的概念,使用标签为文件标识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以标签设定显示效果.设计完全使用语义标签的网页是个不错的点子.然而我觉得这个目标太理想化了.当然,没有完全达到目标并不代表努力过程毫无价值.至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很有价值.
在现实情况下,经常有必要加上非语义标签,以便实现特定的设计目标,主要是因为现在著名的浏览器都无法百分之百支持标准的缘故.有些CSS规则在部分浏览器中无法显示正确的效果,而这不幸的让我们在达成某些设计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使用额外的标签.
有个重要的概念必须放在心上:那就是尽量尝试撰写语义化结构将能带来实际的好处.同时,对标准的支持虽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也已经越过临界点让我们现在就能使用符合网络标准的方法撰写网页.有些时候必须做点牺牲,但是坚持撰写越多的符合标准的标签,未来的工作就会越轻松.显示效果 VS 结构标签
本章节将会讨论显示效果与结构标签的不同,更确切的说,是讨论使用<strong>替换<b>,以及使用<em>替换<i>的差异.在本章稍后,我们也会讨论几个其他短语元素以及它们在符合标准,结构化标签语法内的重要性.
你或许听说过某些人建议在需要粗体文字时要用<strong>替换<b>,但是他却没有进一步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替换.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实在很难期待其他网页设计者只因为听过需要这样做就改变他们对标签的使用习惯.为什么<strong>和<em>比<b>和<i>好?
去掉<b>和<i>标签,替换成<strong>和<em>到底是有什么好处呢?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语义和结构,而不是为了只是显示效果,本书的所有示例也都努力遵循这个概念.看看专家怎么说
首先,来看看W3C在HTML4.01的短语元素规范里是怎么叙述<strong>和<em>的(http://www.w3.org/TR/html4/struct/text.html#h-9.2.1):
短语元素能在文字片段之内加上结构信息,常见的短语元素意义如下:
<em> 代表强调
<strong> 代表更强烈的强调
所以在此讨论的是两种不同程度的强调.举例来说,就是一个单字或者短语,念的时候应该比较大声,音调较高,念的快些,或者是...嗯,就是比一般文字内容更强调.
W3C接着还叙述了下面这段内容:
短语元素的展示效果随着浏览器的不同,一般来说可视化浏览器应该以斜体显示<em>的文字内容,以粗体显示<strong>的文字内容.语音合成软件则能配合内容改变合成参数,像是音量,音调与速度等等.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