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女子收骗子礼物后立即删了骗子 警方称系新骗术

2024-12-08 13:09:17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12月7日,据媒体报道,湖北武汉的刘女士遭遇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

骗子通过快递寄送免费小礼品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她的注意。

刘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包装内有一瓶洗衣液和一张刮奖卡,上面提示她可以免费领取奖品,并附有二维码供其扫描加入微信群。

扫码进群后,客服热情地告知刘女士,她中奖了1瓶价值40元的洗衣液,并承诺1小时内就能送到家。

不出所料,快递员很快就将洗衣液送到了刘女士手中。

这一快速反应让刘女士对这个活动产生了信任。

接下来,客服又引导刘女士继续操作,表示只要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还可以获得上千元的大礼包。

然而,当刘女士与家人讨论此事时,家人提醒她可能遇到了骗局。

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后,刘女士立即停止了所有操作,并果断删除了骗子的联系方式,同时报警求助。

警方分析认为,这起事件是诈骗团伙利用快递礼物作为引流工具的一种新骗术,目的是获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实施更深层次的诈骗行为。

幸运的是,由于刘女士及时采取了行动,避免了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案件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现在这些骗子真是越来越狡猾了!居然用这种看似无害的小礼物来骗取人们的信任,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不仅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还给无辜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财产损失。

必须严惩这些犯罪分子!

也有网友认为,太不可思议了,现在的骗子竟然能这么快就把奖品送到手!这不是在考验人的贪心吗?一旦有人上钩,后果不堪设想。

希望更多人能够从这个案例中学到教训,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利就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涉及到金钱的时候。

那么,从法律角度而言,刘女士收下骗子的礼物后立即删除骗子的行为是否违法呢?

首先,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属于不当得利。

然而,在刘女士的案例中,她并没有表现出对这笔“不当得利”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她收到洗衣液后,并未继续参与诈骗分子设计的后续步骤,而是选择了报警处理。

这表明她的行为动机并非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因为初步陷入了诈骗者的陷阱,但很快意识到了风险并采取了正确的行动。

其次,根据刑法对于诈骗罪的规定,构成诈骗罪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还必须具备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在本案中,刘女士作为受害者一方,她的行为显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相反,她是诈骗犯罪的目标对象,而非实施者。因此,刘女士收下小礼品然后删除骗子并报警的行为,不仅不构成违法,而且是值得提倡的正确应对方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