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小文件的实时同步的解决方案分析
2024-07-16 17:44:54
供稿:网友
传统的文件同步方案有rsync(单向) 和 unison(双向)等,它们需要扫描所有文件后进行比对,差量传输。如果文件数量达到了百万甚至千万量级,扫描所有文件将非常耗时。而且正在发生变化的往往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是非常低效的方式。
之前看了Amazon的Dynamo的设计文档,它们每个节点的数据是通过Hash Tree来实现同步,既有通过日志来同步的软实时特点(msyql, bdb等),也可以保证最终数据的一致性(rsync, unison等)。Hash Tree的大体思路是将所有数据存储成树状结构,每个节点的Hash是其所有子节点的Hash的Hash,叶子节点的Hash是其内容的Hash。这样一旦某个节点发生变化,其Hash的变化会迅速传播到根节点。需要同步的系统只需要不断查询跟节点的hash,一旦有变化,顺着树状结构就能够在logN级别的时间找到发生变化的内容,马上同步。
文件系统天然的是树状结构,尽管不是平衡的数。如果文件的修改时间是可靠的,可以表征文件的变化,那就可以用它作为文件的Hash值。另一方面,文件的修改通常是按顺序执行的,后修改的文件比早修改的文件具有更大的修改时间,这样就可以把一个目录内的最大修改时间作为它的修改时间,以实现Hash Tree。这样,一旦某个文件被修改,修改时间的信息就会迅速传播到根目录。
一般的文件系统都不是这样做的,目录的修改时间表示的是目录结构最后发生变化的时间,不包括子目录,否则会不堪重负。因为我们需要自己实现这个功能,利用Linux 2.6内核的新特性inotify获得某个目录内文件发生变化的信息,并把其修改时间传播到它的上级目录(以及再上级目录)。Python 有 pyinotify,watch.py的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usr/bin/python
from pyinotify import *
import os, os.path
flags = IN_CLOSE_WRITE|IN_CREATE|IN_Q_OVERFLOW
dirs = {}
base = '/log/lighttpd/cache/images/icon/u241'
base = 'tmp'
class UpdateParentDir(ProcessEvent):
def process_IN_CLOSE_WRITE(self, event):
print 'modify', event.pathname
mtime = os.path.getmtime(event.pathname)
p = event.path
while p.startswith(base):
m = os.path.getmtime(p)
if m < mtime:
print 'update', p
os.utime(p, (mtime,mtime))
elif m > mtime:
mtime = m
p = os.path.dirname(p)
process_IN_MODIFY = process_IN_CLOSE_WRITE
def process_IN_Q_OVERFLOW(self, event):
print 'over flow'
max_queued_events.value *= 2
def process_default(self, event):
pass
wm = WatchManager()
notifier = Notifier(wm, UpdateParentDir())
dirs.update(wm.add_watch(base, flags, rec=True, auto_add=True))
notifier.loop()
在已经有Hash Tree的时候,同步就比较简单了,不停地获取根目录的修改时间并顺着目录结构往下找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新完文件后,需要设置修改时间为原文件的修改时间,目录也是,保证Hash Tree的一致性,否则没法同步。mirror.py的代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