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台北电脑展,英特尔如期开了发布会,宣布旗下10nm处理器正式启程,代号为Ice Lake的10nm移动处理器正式提上日程,最快于6月份上市。正巧的是,就在1天前,AMD也在现场发布了基于7nm制程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一家10nm、一家7nm,针锋相对的同时又发现两者的立足点有些不一样...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英特尔10nm IceLake 10代酷睿处理器技术细节解析,来找找答案。
摩尔定律,本是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次的10nm处理器可以说是摩尔定律下的又一强力作品,值得期待。
10nm IceLake晶圆
随着制程工艺不断演进,相关技术迭代速度也逐渐放缓。光刻机技术、晶体管技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研发速度放缓,加之英特尔对10nm制程额外看重,希望通过10nm技术积累为10nm到7nm制程演进做铺垫,因此耗费了更久的时间。
不过,时间终究是推动历史前行的车轮,英特尔10nm制程工艺,以及英特尔第10代酷睿处理器,即将与我们见面!
10nm IceLake制程架构特性总体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其一,英特尔10nm制程工艺代号为IceLake,但架构名称不再用IceLake来统一命名,其架构名称为Sunny Cove。
其二,英特尔10nm IceLake处理器正式落地之后,没有意外的话,首批将全部是移动级处理器,也就是U系列或Y系列处理器,暂时没有桌面级处理器,这也意味着英特尔第九代酷睿没有U/Y系列低电压处理器,同时新的桌面级处理器很可能依旧是14nm制程,此前曝光代号为Comet Lake。
接下来我们看看10nm制程架构的详细特性:
首先来看IceLake平台。全新的10nm IceLake平台在性能表现上借助了AI功能,支持DL Boost、支持Dynamic Tuning机器学习,它能够动态地分配GPU与CPU的负载与功耗,虽然并非10nm平台新技术,但对于IceLake处理器的性能表现有明显的帮助。
此外,10nm IceLake平台全面支持雷电3接口、Wi-Fi 6无线通信模块、4K 60FPS HDR视频播放、更快的、更高质量的HEVC编码,并借助全新的GEN 11核显,支持1080分辨率电竞游戏的流畅运行。
英特尔新10nm处理器:新的设计,新的开始
新10nm Ice Lake平台,架构名称已经不再像以前将代号与架构名称用一样名称来命名。处理器采用全新的Sunny Cove架构,全新的10nm工艺。
但如果你们只抓住“表面的”10nm跟台积电的7nm对比,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英特尔的10nm,内部晶体管密度已经达到了100MTr/mm²,意思就是每平方毫米里集成了1亿个晶体管,相比于14nm工艺整整翻了两倍。
而台积电的7nm工艺,其内部集成晶体管数与英特尔相差无几,为101.23MTr/mm²。即从性能层面上说,英特尔的10nm性能与台积电7nm性能相当。
由CPU与核显,再到芯片组,所有的设计都是全新的。而且最快与大家见面的第一批Ice Lake处理器,如无意外,将是以移动版的形态呈现给大家。
处理器Logo获得了更新,代表着采用新工艺与新架构的处理器已经是一款脱胎换骨的新作,更好的性能,更沉浸的游戏体验,与更快的连接速度,就是这款全新处理器带给我们的体验。
10nm的处理器,内部布局已经大变样,其硬件规格更是提升了一个大档次:新处理器,新核显,新内存控制器,新雷电3接口,更强的多媒体处理能力。
其次就是处理器搭载的新PCH,采用了14nm工艺,支持Wi-Fi 6 802.11ax MAC(CNVi 2),4核可编程音频处理系统,声控启动,集成电压调节器,I/O接口提供6个USB3.1或10个USB2.0,16条PCIe 3.0通道,3个SATA 6Gbps与eMMC 5.1。
新架构带来最直接的就是各方面的体验提升,从AI性能至解码性能,从观感体验到游戏体验,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支持4K@60帧HDR视频播放,更快更高质量的HEVC编码,更高性能的AI表现与机器学习性能,以及核显性能提升带来的游戏流畅度提升。
了解了制程架构相关信息之后,我们来看看英特尔10代酷睿的相关规格。
首先来看处理器封装规格。英特尔10代酷睿针对9W和15W功耗处理器进行了不同规格的封装,9W处理器芯片规格为26.5×18.5×1.0mm,针脚间距0.43mm;15W芯片规格为50×25×1.3mm,针脚间距0.65mm。二者均采用BGA封装,插槽规格分别为1526和1377。
处理器封装规格
两种尺寸的10代酷睿芯片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