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1为状态栏区域带来的并不是直观的功能,其实webview工具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尤为重要,本文是武林技术频道小编带给大家的轻松理解iOS 11中webview的视口。
注意:现有应用程序将继续工作,因为它们始终可以对其视口行为进行更改。这只会影响使用Xcode 9和iOS 11的目标编译的应用程序。
要了解这些变化,我们需要看看它的历史。
状态栏与安全区
在早起版本的iOS上,状态栏只是一个固定屏幕上方的黑色条带,并且是不可触摸的。它属于系统UI的一部分,你的app运行在它的下方空间中。
随着iOS7的推出,状态栏变成了透明的,它的颜色取自应用程序导航栏的颜色。对于运用在webview中的app比如Cordova,通常要判断iOS的版本然后在固定的导航栏上方预留20px的边距,以便正确的填充导航栏。
较新版的iOS对状态栏引入了一些小的修订版本,包括在打电话时状态栏中显示一个额外的横幅,或者应用程序在后台使用定位功能的提示。
在native端,大部分这些兼容措施都被UINavigationBar以及自动布局指南自动解决掉了。屏幕顶部底部布局指南会自动的判断出当前状态栏的正确高度,确保app内容区是『安全区』,状态栏不会覆盖到该区域。如果你根据顶部布局指南使用UINavigationBar,则iOS也会自动将其颜色延伸到状态栏后面。对于Web端来说,没有这样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iOS 11的改变
iOS 11与早起版本的不同在于,webview内容区超出了安全区。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头部导航条使用fixed定位元素并且使用top: 0,那么它会在屏幕顶部20px的下方渲染:对齐到状态栏的底部。
当你向下滚动时,它将向上移动到状态栏的下面。
当你向上滚动时,它将会重新跌落到状态栏的下方(此时会留下一个尴尬的间隙,内容会在这20px的间距内展示)
苹果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如果你看到了iphone X的设计图,你就会有一个印象:iphone X未来有一个不规则的屏幕形状,在屏幕顶部有一段『刘海』,用来放置话筒与相机。如果fixed定位的元素定位到了真正的屏幕顶部,那该元素中间部分会被扬声器与相机覆盖,从而无法访问。
通过对齐到状态栏的底部,可以确保标题中的任何内容都可以访问。
除了现在的应用程序有一个尴尬的标题栏看起来很槽糕,随着页面上下移动,标题栏会被覆盖到状态栏的后面。
iOS 11 修复
幸运的是,苹果给我们一种方式来控制这种形式,通过meta标签。更幸运的是,这种新的视口行为也适用于老的版本,包括弃用的UIWebView!
这个视口选项是:viewport-fit,它有三个可能的值:
所以要将你的标题栏恢复到屏幕的顶部,就像在iOS 10中的状态栏一样,只需要添加viewport-fit=cover到meta中标签中既可。
iPhone X
但是,iPhone X的形状不规则呢?状态栏不在是20px高,并且相机与扬声器都向内凸出,你的标题栏内容将会对用户完全不可用。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也适用于固定在屏幕底部的页脚条,它将会被麦克风挡住。
注意:你的app只能使用iPhone的全屏幕空间,现有的应用程序将显示在顶部和底部的黑色空间的视图框中。
幸运的是,苹果公司增加了一种方法来将安全区域布局指南暴露给CSS。他们添加了一个类似于CSS变量的概念,称为CSS常量。想像这些像系统设置的CSS变量,不能被覆盖。它们可以通过CSS中的constant()函数来访问,该函数已被提交给CSS工作组进行标准化。
四个布局指南常量是:
苹果给我们的最后的礼物是这些变量也被兼容到到UIWebView。
CSS常量示例
比如你有一个固定的头部导航条,你在iOS 10的CSS就像这样:
header { position: fixed; top: 0; left: 0; right: 0; bottom: 44px; padding-top: 20px; /* Status bar height */}
要是iPhone X或者iOS 11设备可以自动调整,你可以将viewport-fit=cover添加到meta标签中,并在CSS中引入常量:
header { /* ... */ /* Status bar height on iOS 10 */ padding-top: 20px; /* Status bar height on iOS 11+ */ padding-top: constant(safe-area-inset-top);}
对于不理解constant()语法的旧设备使用后备值。你也可以在CSS calc()表达式中使用常量。
您还需要记住为底部导航栏执行此操作。
以上就是武林技术频道介绍的有关轻松理解iOS 11中webview的视口,如果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js.Vevb.com查询更多你需要的知识。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