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悉的个人PC电脑已经伴随我们度过了40多个春秋,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电脑的形态及模式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电脑内部配件也是配合电脑整体发展而进行不断更新换代。自从电脑配件中的内存被独立出来以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内存的发展史上,内存被独立出来是在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了SIMM接口,针脚为30pin,容量是256KB。随后内存相继经历了EDO DRAM时代、SDRAM时代、DDR时代和DDR2时代。而随着今年亚洲最大规模的台北国际计算机展落下帷幕,DDR3内存终于浮出了水面。之前业界对DDR3的普及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今天笔者也来谈一下DDR3不能取代DDR2的几个理由。
●前车之鉴
并不是每次升级换代都是成功的,之前也有很多新产品、新技术刚刚发布就被人们所遗忘。其中有的是出于市场策略的失败,而有的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打压等等而相继退出市场。笔者在此举一个例子:VCM虚拟通道内存,它是NEC公司开发的“缓冲式DRAM”,该技术在大容量SDRAM中采用。VCM的失败只能归咎于其过高的成本。在上市初期,它几乎比同容量的SDRAM贵一倍,这也注定其前景渺茫。而且伴随当时技术先进的DDR推出,更是将VCM内存逼上断头台。除此之外,RAMBUS内存也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价格是最大因素
内存厂商芝奇(G.SKILL)新近推出的DDR3-1333内存,这也是中关村首款在卖场出现的实物DDR3内存。据经销商透露,芝奇这对DDR3-1333内存套装售价不菲,预计零售价格将高达6000元人民币/套,这样的价钱足以组建一套中端游戏平台。目前主流1GB DDR2-667内存平均价格在310元左右,而价格相对“便宜”的1GB DDR3-1066内存也在1600左右,两者之间相差了5倍之多。
●DDR3内存的高延迟缺点
所谓内存的延迟,通俗地讲就是内存与CPU、总线发生数据交换前,系统等待内存响应的这个时间周期,这个数值越小越好。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你在餐馆里用餐的过程一样,你首先要点菜,然后就等待服务员给你上菜。同样的道理,内存延迟时间设置的越小,电脑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进而电脑其他的性能也就越高。
DDR3内存依然存在高延迟的老毛病,比前辈DDR2还要夸张,就拿常规1GB DDR3-1066内存为例,标准延迟参数为CL=7,而很多DDR3-1333的延迟值甚至达到了9个周期以上。而这个通病同样在显卡上也有出现,目前显卡的显存已经出现了GDDR4显存芯片,也是有过高延迟的缺点。
●DDR3内存的超前性
为了取代P965芯片组,英特尔相继也推出了基于BearLake架构的全新芯片组。BearLake架构芯片组共分为集成显卡的G31、G33和G35 Express、支持vPro平台的Q33和Q35 Express,面向主流市场的P35 Express以及面向高端的X38 Express,共七款芯片组。BearLake架构芯片组的最大特点是支持45nm工艺制程的处理器,并支持DDR3内存。
虽然已经开始有支持DDR3内存的主板销售,但是目前在市场还是相对少见,而且其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目前市面上主要出售的P35主板仍然以支持DDR2内存为主,其主要原因还是DDR3并没有得到很好普及,所以主板厂商认为还没有必要推出完全支持DDR3内存的产品。
总结:面对如此昂贵的DDR3内存,如果要普及肯定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而且目前P35相比P965芯片组,增加了对1333MHz前端总线和DDR3-1066内存的完美支持,但是现在DDR2同样有DDR2-1066内存产品,甚至还有DDR2-1200的发烧产品。在同频率条件下,DDR2相比DDR3具有低延迟、低价格等诸多优势,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选择DDR3内存呢?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