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不那么引人注目,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买入了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的股票。巴菲特自称不买科技股,最近几年先后买入IBM、DirectTV、Verizon,是不是说在他眼里,这些都已经不是科技股了呢?玩笑而已。
但是,不得不说,2014年的5·17电信日,可能成为最后一次煞有介事的电信日。
4G之后无通信?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现代通信技术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从固定电话到固定宽带、再到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从2G、3G再到4G……不可谓不辉煌。但是,5G在哪里?就算是全球电信业的领导组织ITU也还没有眉目。
网速更快?那是必然,问题是4G之后更快的网速背后承载什么样的业务,绝大多数业者还是一头雾水。运营商、设备商的使命是什么?更是鲜有企业能回答得好。
3G相比于2G,网速上有质的飞跃,移动互联网也因此成为可能,各种App从此蓬勃发展—严格说,是3.5G HSDPA而不是纯粹的3G,因为HSDPA让网速达到每秒实际下载数十K以上的网速,是一个用户体验的临界点。4G呢?人们想到的杀手应用就是视频,然后呢?没了。这是所有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商、甚至手机制造商的困惑所在,不知道明天的道路在哪里。作为通信管道,传统电信的使命正在逼近一个拐点:能让速度更快,通信质量更好,但是,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革命。
实际上,如果从商业角度看,运营商早就失去了部分权杖。固定宽带的崛起,让互联网厂商成为舆论的主导,也成为商业的明星,Google、Amazon都是如此;而在移动互联网上,微信、Twitter也更加如鱼得水。运营商也好、电信设备商也好,其实,很久已经没有在舞台中央了。比如,就算强大如思科,如果不是斯诺登踢爆安全门,都几乎无人提起。
换句话说,传统意义上的“通信”正在趋于历史的终结,从满足人们通信需求来说,微信、QQ、Facebook、Line等等,似乎正在成为通信的代名词,语音、短信等原有的内涵已经被替代殆尽了。
这时候,不要悲乎运营商成为“管道”,因为所谓的云、管、端定位本身还是没有跳出传统电信的视野;而应该知道,通信的本质已经颠覆。原有的通信内涵,无非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旦有了更便捷、更轻量、更好玩的工具,旧的工具就自然退位了。拓展通信的新内涵,才能找到通信行业的新定位、新价值。
通信5.0的三种可能
其实所谓几点零,本来就是一种描述方式,未必代表其本质,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借重一下这种方式。如果从应用场景说,1.0是固定电话时代,2.0是移动电话时代,3.0是固定宽带时代,4.0是移动宽带时代,接下来是什么?
万物联通,可能是一个大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电信行业必须创造更广泛、更有价值的链接,无论是继续担当其基础设施提供商也好,还是基于其上的互联网应用也好,创造新链接,并基于此发现新价值可能是一个大战略。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我们推演其下一步,通信5.0至少可能有三种发展方向:
第一,更好的人机通信。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人们的时间被大量碎片化占据了,往往效率低下;而且,用手机时间过长,导致身体不健康,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意味着技术进步的方向。Google Glass要解决的似乎就是这种问题。
如果电信业者考虑的不仅仅是继续提高网速,而是解放人的双手,那么,可能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人们在玩手游的时候,是否真的可以隔空操作,而不是悬停在一个小小的屏幕上,这需要手机厂商有更大的创新。
第二,真正有价值的物联网。物联网本质也是物理产品的数字化,物体即数据,数据即物体。比如,你看到一辆汽车的时候,是否可以直接知道这辆汽车的所有数据?而不是登陆一个汽车APP去查询?
但是,作为消费者来说,似乎这还不够好。因为,一辆汽车本身应该可以把自身数据化,包括一切的配置、参数,也许通过一个内置的TAG就可以存储下来,而任何持有手机的人,都可以感知到这个TAG的存在,都可以以非常便捷的方式从中读取。这有什么差异呢?数据在特定的场景才会出现,也一定会出现,而不需要你安装特别的App。
第三,更好的人与人的链接。人与人的链接,目前发展得已经比较好,但是,仍然脱离不开手机、电话等介质,而这些介质本身都不够健康,是否有新的解决方案。植入芯片是否可行?可穿戴设备是否更加人性化?这些都有待探索。
比如,现有的可穿戴设备普遍还是智能手机的另一种变种,真正的人与人的沟通需求,有多少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来实现?如果,我们把紧急电话、紧急微信等放在手表上,甚至“去屏幕化”,是否更健康?
通信作为一种基础性需求,像水、电、气一样重要,但是,站在这个节点上,其内涵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无论你是电信运营商也好、电信设备商也好,还是终端厂商也好,甚至互联网厂商,都需要思考未来新的链接方式,需要创造更加便捷、健康、丰富的应用。需要敢于颠覆、擅长颠覆。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