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 > Java > 正文

Java类的定义以及执行顺序学习教程

2019-11-26 14:58:20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类必须先定义才能使用。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创建对象也叫类的实例化。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Java中类的定义:

public class Dog{  String name;  int age;    void bark(){ // 汪汪叫    System.out.println("汪汪,不要过来");  }   void hungry(){ // 饥饿    System.out.println("主人,我饿了");  }}


对示例的说明:

public 是类的修饰符,表明该类是公共类,可以被其他类访问。修饰符将在下节讲解。class 是定义类的关键字。Dog 是类名称。name、age 是类的成员变量,也叫属性;bark()、hungry() 是类中的函数,也叫方法。

一个类可以包含以下类型变量:

  • 局部变量:在方法或者语句块中定义的变量被称为局部变量。变量声明和初始化都是在方法中,方法结束后,变量就会自动销毁。
  • 成员变量:成员变量是定义在类中、方法体之外的变量。这种变量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实例化(分配内存)。成员变量可以被类中的方法和特定类的语句访问。
  • 类变量:类变量也声明在类中,方法体之外,但必须声明为static类型。static 也是修饰符的一种,将在下节讲解。

构造方法

在类实例化的过程中自动执行的方法叫做构造方法,它不需要你手动调用。构造方法可以在类实例化的过程中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构造方法的名称必须与类的名称相同,并且没有返回值。

每个类都有构造方法。如果没有显式地为类定义构造方法,Java编译器将会为该类提供一个默认的构造方法。

下面是一个构造方法示例:

public class Dog{  String name;  int age;    // 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  Dog(String name1, int age1){    name = name1;    age = age1;    System.out.println("感谢主人领养了我");  }    // 普通方法,必须有返回值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汪汪,不要过来");  }   void hungry(){    System.out.println("主人,我饿了");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 创建对象时传递的参数要与构造方法参数列表对应    Dog myDog = new Dog("花花", 3);  }}

运行结果:

感谢主人领养了我

说明:

  • 构造方法不能被显示调用。
  • 构造方法不能有返回值,因为没有变量来接收返回值。

创建对象

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创建对象的过程也叫类的实例化。对象是以类为模板来创建的。

在Java中,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声明:声明一个对象,包括对象名称和对象类型。
实例化:使用关键字new来创建一个对象。
初始化:使用new创建对象时,会调用构造方法初始化对象。

例如:

Dog myDog; // 声明一个对象myDog = new Dog("花花", 3); // 实例化


也可以在声明的同时进行初始化:

Dog myDog = new Dog("花花", 3);


访问成员变量和方法

通过已创建的对象来访问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例如:

// 实例化Dog myDog = new Dog("花花", 3);// 通过点号访问成员变量myDog.name;// 通过点号访问成员方法myDog.bark();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访问成员变量和方法:

public class Dog{  String name;  int age;    Dog(String name1, int age1){    name = name1;    age = age1;    System.out.println("感谢主人领养了我");  }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汪汪,不要过来");  }   void hungry(){    System.out.println("主人,我饿了");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Dog myDog = new Dog("花花", 3);    // 访问成员变量    String name = myDog.name;    int age = myDog.age;    System.out.println("我是一只小狗,我名字叫" + name + ",我" + age + "岁了");    // 访问方法    myDog.bark();    myDog.hungry();  }}

运行结果:

感谢主人领养了我我是一只小狗,我名字叫花花,我3岁了汪汪,不要过来主人,我饿了

Java类的基本运行顺序
我们以下面的类来说明一个基本的 Java 类的运行顺序:

public class Demo{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Demo(){    name = "微学苑";    age = 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emo obj = new Demo();    System.out.println(obj.name + "的年龄是" + obj.age);  }}

基本运行顺序是:

  • 先运行到第 9 行,这是程序的入口。
  • 然后运行到第 10 行,这里要 new 一个Demo,就要调用 Demo 的构造方法。
  • 就运行到第 5 行,注意:可能很多人觉得接下来就应该运行第 6 行了,错!初始化一个类,必须先初始化它的属性。
  • 因此运行到第 2 行,然后是第 3 行。
  • 属性初始化完过后,才回到构造方法,执行里面的代码,也就是第 6 行、第 7 行。
  • 然后是第8行,表示 new 一个Demo实例完成。
  • 然后回到 main 方法中执行第 11 行。
  • 然后是第 12 行,main方法执行完毕。

作为程序员,应该清楚程序的基本运行过程,否则糊里糊涂的,不利于编写代码,也不利于技术上的发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