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做前端开发一年多了,对前端的见解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的,今天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做前端开发少不了各种利器。比如我习惯用的还是Google浏览器和重型武器Fiddller。
一: 原始情况
首先大家看看如下的代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id="head">
<title></title>
<link href="Styles/Sit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script src="jquery/jquery-1.4.1.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src="js/hello.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src="js/world.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head>
<body>
<img src="1.jpg" width="200" height="300" />
</body>
</html>
估计90%的程序员都会把js文件放在head中,但是大家有没有深究过呢?很多浏览器都会使用单一的线程来做“界面UI的更新”和“JS脚本的处理“,
也就是当执行引擎遇到”<script>“的时候,此时页面的下载和渲染都必须等待<script>执行完毕。那么对用户而言就悲哀了,看着锁住的页面,
此时用户很可能就会给你关掉。
从上面的瀑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二点:
第一:
三个js文件并行下载,但是按我上面的理论中js应该是一个接一个的执行。然而在IE8,Firefox3.5和Chrome2都实现了js的并行下载,
这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他还是会阻碍一些其他资源的下载,比如说图片。
第二:
图片1.jpg的下载是在js执行完成后触发的,这也验证了上面所说的情况,阻止了image的加载。
二:第一步优化
既然js阻止了UI渲染,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将js放在</body>前,这样就可以让<script>前的html完美的呈现,不会让用户看到页面空白等待
而苦恼的情况,自然就提高了友好性。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id="head">
<title></title>
<link href="Styles/Sit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head>
<body>
<img src="1.jpg" width="200" height="300" />
<script src="jquery/jquery-1.4.1.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src="js/hello.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src="js/world.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body>
</html>
下面的图也展示了1.jpg和三个js几乎并行下载和执行。时间由上面的“469ms+”缩小到“326ms”。
三:第二步优化
看上面的“瀑布图”,估计大家也看出来了,三个js文件进行了三次“Get”请求,大家都知道Get请求是需要带http头的,
所以说需要耗费时间,那么我们采取的方案自然就是减少Get请求。通常有两种方案。
第一:合并js文件,比如将上面的“hello.js"和“world.js“合并掉。
第二:利用第三方工具,比如php中的Minify。
关于第二种做法,taobao用的还是比较多的,看一下其中的一个script,应用了三个js文件。由3个Get请求变为了1个。
四:第三步优化
不管是把js文件放在脚尾,还是三个合并一个,其本质都是”阻塞模式“,就是说锁死浏览器,当web页面越来越复杂,js文件越来越多,还是
让我们头疼的,此时我们就提倡一种“无阻塞模式“加载js脚本,也就是页面全部呈现完再追加js,也就对应着window.onload事件触发后,我们才
追加js,这就是所谓的“无阻塞“,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我们对js的要求是否有严格的顺序。
第一:无顺序要求,比如我对”hello.js“和”world.js"没有顺序要求,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jquery来动态追加实现。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id="head">
<title></title>
<link href="Styles/Sit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head>
<body>
<img src="1.jpg" width="200" height="300" />
<script src="jquery/jquery-1.4.1.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head").append("<script src='js/hello.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head").append("<script src='js/world.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
</script>
</body>
</html>
从图中可以看出,"hello.js"和“world.js"出现在蓝色线以后,也就说明这两个js是在DomContentLoad结束后再进行触发加载的,这样就不会造成页面的锁定
等待。
第二:有顺序要求
为什么一定要有顺序要求这个概念呢?对于上面的那个动态追加的“两个js”文件,在IE系列中,你不能保证hello.js一定会在world.js前执行,
他只会按照服务器端返回的顺序执行代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id="head">
<title></title>
<link href="Styles/Sit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head>
<body>
<img src="1.jpg" width="200" height="300"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loadScript(url, callback)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IE
if (script.readyState)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script.readyState == "loaded" || script.readyState == "complete")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null;
callback();
}
}
} else {
//非IE
script.onload = function () {
callback();
}
}
script.src = url;
document.getElementById("head").appendChild(script);
}
//第一步加载jquery类库
loadScript("jquery/jquery-1.4.1.js", function () {
//第二步加载hello.js
loadScript("js/hello.js", function () {
//第三步加载world.js
loadScript("js/world.js", function () {
});
});
});
</script>
</body>
</html>
大家也能看到,页面完全Load的时间其实也就310ms左右,大大提高了网页的下载呈现和友好型。
同样也可以看看腾讯网,他也是这么干的。
是不是非常的有用呢,本人这里也是花了些时日来做这些研究测试,希望小伙伴们能看到心里去,毕竟这也是“麻花藤”公司的解决方案,大家参考下吧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