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流
html 元素触发事件的顺序。
2、事件冒泡IE的事件流叫做事件冒泡(event bubbling),即事件开始时由最具体的元素(文档中嵌套层次最深的那个节点)接收,然后逐级向上传播到较为不具体的节点(文档)。3、事件捕获事件捕获的思想是不太具体的节点应该更早的接收到事件,而最具体的节点应该在最后接收到节点。事件捕获的用意在于事件到达预定目标之前捕获它。
DOM事件流
“DOM2级事件流”规定的事件流包括三个阶段:事件捕获阶段、处于目标阶段和冒泡阶段。首先发生的是事件捕获,为截获事件提供了机会。然后是实际的目标接收到事件。最后一个阶段是冒泡阶段,可以在这个阶段对事件作出响应。以简单的HTML页面为例,单击<div>元素会按照下图顺序触发事件。
在DOM事件流中,实际的目标(<div>元素)在捕获阶段不会接收到事件。这意味着在捕获阶段,事件从document到<html>再到<body>后就停止了。下一个阶段是“处于目标”阶段,于是事件在<div>上发生,并在事件处理中被看成冒泡阶段的一部分。然后冒泡阶段发生,事件又传播回文档。
多数支持DOM事件流的浏览器都实现了一种特定行为;即使“DOM2级事件”规范明确要求捕获阶段不会涉及事件的目标,但Safari、Chrome、Firefox和Opera9.5及更高版本都会在捕获阶段触发事件对象上的事件。结果,就是有两个机会在目标对象上面操作事件。
阻止事件冒泡
实验
<!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onBtn() { alert('button'); //cancelBubble(); 阻止事件冒泡 } //获取事件对象 function getEvent(){ //如果为ie或chrome if(window.event){return window.event;} //针对firefox func = getEvent.caller; //获取函数调用者 while(func != null){ var arg0 = func.arguments[0]; //获取调用者第一个参数 //判断参数是否为空 if(arg0){ //判断arg0是否为事件对象 if((arg0.constructor == Event || arg0.constructor == MouseEvent || arg0.constructor == KeyboardEvent) ||(typeof(arg0) == "object" && arg0.preventDefault && arg0.stopPropagation)){ return arg0; } } //获取func调用者 func = func.caller; } return null; } //阻止事件冒泡 function cancelBubble() { event = getEvent(); // Firefox chrome if(event.preventDefault) { event.preventDefault(); event.stopPropagation(); } else { //ie event.cancelBubble=true; event.returnValue = false; } } </script></head><body onclick="alert('body')"> <div onclick="alert('div');" style="background-color:green"> <button onclick="onBtn()">dsd</button> </div></body></html>
上面的html代码执行的事件触发顺序。
默认情况: 依次会弹出 'button' ---》 弹出'div' -----》弹出'body'
如果加上cancelBubble()代码:只会弹出'button'
以上这篇深入理解JS DOM事件机制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武林网。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