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一个给定的实现了组合(Composite)模式的例子开始,说明怎么在这个数据结构上实现业务逻辑代码。依次介绍了非面向对象的方式、在组合结构中加入方法、使用访问者(Visitor)模式以及用改进后的访问者(Visitor)模式来实现相同的业务逻辑代码,并且对于每种实现分别给出了优缺点。
读者定位于具有java程序开发和设计模式经验的开发人员。
读者通过本文可以学到如何在组合(Composite)模式中实现各种不同的业务方法及其优缺点。
组合(Composite)模式
组合模式是结构型模式中的一种。GOF的《设计模式》一书中对使用组合模式的意图描述如下: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Composite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组合模式应用广泛。根据GOF中对组合模式的定义,Composite模式一般由Component接口、Leaf类和Composite类组成。现在需要对一个软件产品治理系统的实体建模:某公司开发了一系列软件集(SoftwareSet),包含了多种品牌(Brand)的软件产品,就象IBM提供了Lotus、WebsPhere等品牌。每个品牌下面又有各种产品(PRodUCt),如IBM的Lotus下面有Domino Server/Client产品等。建模后的类图如下(代码可以参见随本文带的附件中,包com.test.entity下所有的源文件):
如图所示:
(1)接口SoftwareComponent就是对应于组合模式中的Component接口,它定义了所有类共有接口的缺省行为
(2)AbsSoftwareComposite类对应于Composite类,并且是抽象类,所有可以包含子节点的类都扩展这个类。这个类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存储子部件,实现了接口中的方法,部分可以重用的代码写在此类中
(3)SoftwareSet类继续于AbsSoftwareComposite类,对应于软件集,软件集下直接可以包含品牌(Brand),也可以直接包含不属于任何品牌的产品(Product)
(4)Brand类继续于AbsSoftwareComposite类,对应于品牌,包含了品牌名属性,并且用来存储Product类的实例
(5)Product类就是对应的Leaf类,表示叶子节点,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
用不同的方法实现业务逻辑
数据结构建立好之后,需要在这个数据结构上添加方法实现业务逻辑。比如现在的这个例子中,有这样的需求:给定一些用户选择好的产品,需要计算出这些选中后软件的总价格。下面开始介绍如何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业务逻辑。
非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
这种方式下,编程思路最简单:遍历SoftwareSet实例中的所有节点,假如遍历到的当前对象是Product的话就累加,否则继续遍历下一层直到全部遍历完毕。代码片断如下: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