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开发设计 > 正文

多态与面向对象(一)

2019-11-18 12:07:40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应该说每个人对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面试都是记忆犹新。不是吗?
  
  经过前两轮的筛选,我推开那扇门,小心翼翼地坐在Andy面前。我应聘的职位是C++程序员。坦率的讲,我有一些紧张。您知道的,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应届大学生,生活是如何地布满压力。
  
  “能告诉我什么是OO吗?”Andy一开口就是这样一句。
  
  我有预感,他将主要考察我在面向对象方面的编程能力。我知道C++支持数种不同的程序设计风格,包括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PRocedural Programming)、泛型编程风格(Generic Programming)、基于对象的编程风格(Object-base Programming)和面向对象的编程风格(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可是什么是OO呢?具体概念,我还真的不大清楚。
  
  “分析问题时,我们经常会把事物看作一个一个的对象,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看作一个类......”我想他是不是在期待这样的答案呢。
  
  “那你对OB又作何解释呢?”Andy面无表情
  
  对呀,所谓OB,就是被称作ADT(Abstract Data Template)的程序设计风格,我刚刚所说的不也被OB所支持吗?一直以为自己在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谁知道......哎,真是惭愧啊。
  
  “是的,应该说OO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继续和多态。”现在我只能尽量回想我曾参与过的少得可怜的项目以寻求答案。
  
  “几乎每个人都同意继续和多态是OO概念,可是据我所知,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却不多。时间有限,我们就谈谈多态。你知道C++以哪些方法支持多态吗?”显然他不想在我身上花太多时间。
  
  这个问题对于我还是不难回答的。例如有以下继续体系:
  
  其中rotate是一个虚拟函数,C++ 以三种方法支持多态。其一,经由一组隐含的转化操作,如把一个派生类指针转化为一个指向其公有基类类型的指针:
  
  shape *ps = new circle();
  
  其二,经由虚拟机制,如
  
  ps->rotate();
  
  其三,经由dynamic_cast和typeid运算符。如
  
  if (circle *pc = dynamic_cast(ps)) ......
  
  “多态的主要用途是经由一个共同的接口来影响类型的封装,这个接口通常被定义在一个抽象的base class中。这个接口是以virtual function机制引发的,它可以在执行期根据object的真正类型解析处到底是哪一个函数实体被调用。”趁热打铁,我敢肯定假如还不能趁此机多说几句的话,那将是前功尽弃。
  
  “假如我写下这样的代码又将怎样呢?”Andy飞快地在一张纸片上写下:
  
  circle p;
  
       shape s(p);
  
       s.rotate();
  
  以一派生类对象为初值初始化一个基类对象!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这会发生所谓的对象切割,同时多态不再呈现。”虽然我敢肯定我所说的话语,可我总感觉Andy另有它意。
  
  “为什么多态不再呈现?”他的眼神流露出一丝疑问。
  
  “因为多态的特性只有在使用pointer或reference时才能发挥。”我毫不犹豫的回答。
  
  “好吧,请你讲讲曾参与过的设计。”Andy似乎已经达到目的。后来我才知道,C++通过class的pointer和reference来支持多态,这种程序设计风格就是所谓的OO。
  
  我想起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串口来控制一种叫做云台的外设,其实就是根据通信协议将客户请求翻译成相应的字符串,然后通过串口发送出去。看起来很简单,是吗?不过,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我们必须尽可能多的支持不同厂商提供的不同协议,并且能够在未来方便地加入当前尚未支持的协议。当时的设计就似乎这样子:
  
  class CPtzHal
  
  {
  
  public:
  
       CPtzHal(CSerial *pSerial, CProtocol *pProtocol);
  
       void sendCommand(int command);
  
  private:
  
       CSerial    *m_pSerial;
  
       CProtocol *m_pProtocol;
  
  };
  
  成员函数sendCommand的定义如下:
  
  void CPtzHal::sendCommand(int command)
  
  {
  
       if(m_pSerial != NULL && m_pProtocol != NULL)
  
       {
  
            m_pSerial->send(m_pProtocol->getCommandString(command));
  
       }
  
  }
  
  您看,我们使用CPtzHal 来接受并处理用户的请求。CProtocol 就是我们的协议类,通过其成员函数getCommandString 得到指定的请求ID所对应的应该发往串口的字串;CSerial实际上是串口类,而CSerial::send的作用当然是把指定的字串发送出去。
  
  “那么,你是怎么保证方便的添加新协议呢?”Andy轻轻移了移身体。
  
  “如您所知,CProtocol理所当然是一个基类,而且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抽象基类,所有的具体的协议类都将从它派生。”我缓缓说道,同时写下以下代码:
  
  class CProtocol
  
  {
  
  public:
  
       virtual ~CProtocol(){};
  
       virtual string getCommandString(int) = 0;
  
  };
  
  “您看,因为是一个基类,其析构函数当然要声明为virtual……”
  
  “等等,既然析构函数什么都不做,为什么要给它一个空的函数体?”Andy开始试探我。
  
  “正如我刚才所说,我是有义务要声明它们的。本来我也不想给出实现,可是即使我同意,编译器也不会答应啊。”
  
  “嗯,不错。”Andy的首肯令我颇有些难为情。
  
  “至于每一个具体的协议类,都必须实现在CProtocol中声明的那些纯虚函数(pure virtual function)。”我飞快地写出以下代码:
  
  class CIntelProtocol : public CProtocol
  
  {
  
  public:
  
       string getCommandString(int command);
  
  };
  
  
  
  string CIntelProtocol::getCommandString(int command)
  
  {
  
       // 返回相应的字串
  
  }
  
  “您看,CIntelProtocol正是封装了英特尔的协议。当有新的协议加进来的时候,做法就如同以上一般,从CProtocol派生出一个新的协议类。”
  
  从Andy的表情可以看出,他还算满足。作为协议类的客户,CPtzHal并不需要知道这个具体协议到底是英特尔的还是三星的,说不准它是将来某个别的厂商所提供的。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不管这点如何改变,CPtzHal压根就不用变。这,正是多态所带来的好处。
  
  我和Andy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这正如我要跟你讲的有关OOP的故事,还将继续。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