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Builder的前身是Borland C++,Borland C++ 所使用的 application Framework是OWL,而OWL以物件导向的角度来看,也的确比MFC先进很多(这在学界早有定论),但是在市场上却叫好不叫座,直到ImPRise(以前的Borland)推出以VCL为Application Framework的Delphi之後,这才一炮而红。
C++ Builder的Compiler在功能上跟Visual C++都一样,Win32 API等都可以呼叫与使用(VCL就是架构在Win32 API之上,没有不相容的问题,只是包装的更高明,也非常有弹性),你不用担心目前有什麽事情是Visual C++可以做而C++ Builder做不到的,进而拒绝使用C++ Builder,抱持这样的观点就似乎为了健康而不坐汽车,却坚持骑脚踏车从淡水来上班一样因噎废食,在网路许多非常有经验的程式设计师会告诉你这是多虑了。曾有人比喻的很传神,假如Visual C++是手排车,那C++ Builder就是手自排两用车(看过三菱的Sportsmode手自排两用车吗?)。
C++ Builder的程式设计细节是清楚而透明的,除了Application Framework的运作保有神秘感之外(MFC也是),所有的程式码与档案相关的档案都是可以把握与观看的,不像某些开发工具,程式设计师许多事情是无法把握的,而C++ Builder 所产生的码大小与产生的时间都和Visual C++ 都是同级的(我指的是胜败差距都不大,到要一提的是,C++ Builder 3.0采用一种技术,可以使得第二次以後的Compiling速度提升五倍以上,笔者可以证实这一点)。
除了某些非凡需求的专案之外(例如版本升级,而原来的版本是VC开发的,或者参考改写的程式码是用VC写的,事实上C++ Builder也可以支援MFC),我看不出来公司有什麽专案的规模或内容非要靠Visual C++不可,自己找罪受不说,也违反了“Build a high performance company“的目标,而将大量的资源投注在落後的工具上,程式生产力也无法巨幅提升。因此我建议公司应该大量而全面性的鼓励员工使用并熟悉C++ Builder成为第一线的程式开发工具,根据我的浅见,这样的投资不但回收快速,而且效果宏大。
简而言之,C++ Builder同时兼具C++程式语言的威力和Visual Basic这种 Rapid Development Tool的视觉化程式开发环境的便利,土法炼钢或必先利其器,决定就在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