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变量:
属性其实说直白点就是 ivar + setter + getter(实例变量+存取方法),不过在OC中属性多了字面量这一系列特殊关键字使得OC属性有些不同。
成员属性我们应该都使用过,比如现在定义一个Car类有name和speed成员变量: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interface Car : NSObject{ @public NSString *name; NSInteger speed;}@end
在OC类的内部有一个偏移量,专门标记成员变量在内存中的所在位置。如果现在在添加一个新的成员变量在name的前面,那么就会出现偏移量整体便宜的问题,现在添加一个PRice实例: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interface Car : NSObject{ @public NSInteger price; NSString *name; NSInteger speed;}@end
此时偏移量在内存中显示如下:
Car | Car |
name | price |
speed | name |
speed |
可以看到实例偏移量发生了改变,但是OC将实例变量作为一种存储偏移量所用的“特殊变量”,交个类对象(class object)保管,偏移量会在运行时查找,所以总能正确的找到偏移量。
@Property
使用属性相比成员变量更加抽象,能够使用setter和getter对变量做更多的处理。
说一下属性的特性
@synthesize关键字
该关键字指定了属性的实例变量名称,并且根据存储语义(readwrite、readonly)系统自动合成setter和getter方法,当然也可以手写来覆盖系统提供的。
@dynamic
该关键字告诉编译器不要为我合成setter和getter方法,这些方法将由我自己实现。当然我们可以不实现这在编译阶段不会出现问题,直到运行时才会检查是否实现了setter和getter,如果没有实现就会抛出异常。
例如在CoreData中NSManagedObject子类的所有属性全部都是dynamic标记的,这是因为子类的某些属性不是真正的实例变量,而是对应背后的数据库,对NSManagedObject对象通过是属性访问时会自动使用KVC。
属性特性(语义)
属性的特质分为四类:
1.原子性:
原子性就是指该属性是否为同步的,OC中大部分属性都是nonatomic(非原子性)的,如果不写nonatomic那么就会是原子性的。理论上来说原子性属性的读写都将会是同步的,但是OC中atomic并不能一定确定属性为同步的,如果真要进行同步操作,还要用更加深层次的同步锁API。而且atomic会很影响效率,所以一般都会写nonatomic。
2.读/写权限:
读写为readonly和readwrite两种,前一种在系统只会合成getter方法,而后一种则会同时生成setter和getter。如果属性设置为了readonly属性,那么该属性是不可以修改的。
3.内存管理语义:
assign:该方法只会针对“纯量类型”(CGFloat或NSInteger等)的简单赋值操作,id类型也要用assign,所以一般iOS中的代理delegate属性都会用assign来标示,如:
@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id <UITableViewDataSource> dataSource;@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id <UITableViewDelegate> delegate;
strong: 使用该特性实例变量在赋值时,会释放旧值同时设置新值,对对象产生一个强引用,用MRC来说就是引用计数+1。
weak: 属性表明了一种”非拥有关系“,既不释放旧值,也不保留新值。用MRC就是引用计数不变,当指向的对象被释放时,该属性自动被设置为nil。这里多说一点,weak的runtime实现是通过hash表完成的,用变量名做键,一旦发现属性所指的对象被释放了,立刻设置为nil。
unsafe_unretained:和weak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对象被释放后,该属性不会被设置为nil。所以是unsafe的。
copy:和strong类似,不过该属性会被复制一个新的副本。很多时使用copy是为了方式Mutable(可变类型)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修改了属性值,而用copy可以生成一个不可变的副本防止被修改。如果我们自己实现setter方法的话,需要手动copy。
4.方法名:
getter = <name>
setter = <name>
方法名可以修改为我们合成的方法名,可以使存取方法语义更加符合应用场景。
如果要在其它属性里面设置属性的话,还是要符合属性特性,比如copy的话我们还是要手动copy一下属性。这里说一下构造方法里需要直接操作实例变量,而不应该调用setter和getter。
对象内部尽量直接访问实例变量
首先说一下构造方法和析构方法中为什么不能使用setter和getter,因为setter和getter是经过我们包装过的方法,有可能增加一些判断,而如果子类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同时实现了自己的setter和getter,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通过属性访问实例变量会使用属性的字面语义,会使用KVO所以在执行效率上肯定比直接调用实例变量慢,但是通过属性访问可以截获属性的获取和设置更加方便调试和控制。
一般在类内部推荐设置用setter 获取直接用实例变量。
这里再说一下惰性加载,所谓惰性加载就是指,属性会在第一次调用getter的时候初始化,如下:
-(NSString *)name{ if (!_name){ _name = [[NSString alloc] init]; } return _name;}
那么此时就只能够通过getter来调用实例变量了。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