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主线: 1.现实世界的事物——事物产生的数据——数据库系统
2.
—————————————————————————————————————————————————————————
一、数据库系统的定义、目的、特征、思路。
数据库系统就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人类构造的电子信息系统,它将自然界、人类在运行、生产、生活中的混沌元素,有逻辑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了组织、记录、管理、应用。世界并不需要数据库系统,而是人类需要数据库系统,它的产生是科技文化技术发展的结果。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走了一遭,又回到了人类世界。
数据库系统的目的是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任何人造系统,都涉及人机交互的渠道、途径、工具。既要满足人造系统自身的构造特征,又要满足人类的获取、认知、理解。那么可以用分层的方式,将底层屏蔽和隐藏,将高层提供展示给人类。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在物理层面是按照特定存储格式在存储介质(硬盘等)进行存储(连续存储、链式结构等),在逻辑层面是由若干特定格式的记录来构成,它可以是二维表的集合,也可以是数据仓库?在视图层面(抽象视图)是由特定的数据展示需求,进行的底层数据的查询调用展示。
二、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域。
既然数据库系统的目的是对数据的管理,那么数据信息的管理将会涉及:数据信息存储的结构和方式、数据信息操作机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保障措施、数据信息共享应用的正常保障机制等需要设计和考虑的领域。简单划分至少包括:存储管理、查询处理等方面。
三、数据库系统应该具备的特征。
1.数据记录不能冗余,重复数据本身没有意义,而且浪费存储资源等,冗余数据的访问、修改将会产生更多的开销,修改不完全,还将导致同一数据的不同副本的值不一致。
2.数据信息不能无规则无组织的记录,即使是在底层也得符合底层的存储规则(保障增、删、查、改的效能),同时必须提供快速有效的高层服务,否则将导致特定的数据查询和统计需求等不到满足,违背了数据系统设计的初衷(更好的记录、管理、应用数据)。
数据应该记录在特定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中,不管数据是按照特定的文件格式记录,还是采用不同的文件格式,无论是记录在同一物理连续位置,还是分布式的存储位置,所有的方式,都要以不影响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目标为标准,当然还要考虑技术难度和代价。
3.数据记录应该不只是无条件的记录,还应该具有一定机制、措施、方法,保障和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一致性。比如:现实世界中,人的年龄没有-1岁的定义,那么在数据库系统中就需要通过约束和强制,保障不会出现这样的记录。
(这个问题是由于人类构造的数据库系统并不是自适应、自深度学习、智能的系统,是一个牛顿类系统,而不是量子系统)
4.数据记录应该具有100%可靠的联动性,以计算机的方式来保障数据记录和现实世界数据变化的一致性,先不说同步的反映现实世界数据的变化,关键是保障数据记录的变化不出现错误(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构造的数据库系统,不能保证永远可靠,当崩溃后恢复期间,需要保障系统数据记录与现实世界继续保持一致)。比如:A账户的钱转账给B账户,即使计算机发生过崩溃,也得保障这个事件发生后,能准确无遗漏的联动记录(A减少a,B增加a)。
5.数据变化,在现实世界中,能准确实时的无误运作,基于自然规律。但当映射到数据库系统的时候,由于系统是人类构造的线性系统,没有相关设计就没有相关功能保障,为完美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行,需要考虑更多的系统设计问题,比如:数据库系统的并发读写,需要通过合理的机制、策略、方式措施来保障,对同一数据的同一时间有多个修改源修改时,数据记录不会出错。
6. 数据记录,由于人类政治、国防军事、文化、法律、历史、隐私等原因,不能让所有人都具有对所有数据的知悉权,故人类设计的数据库系统只是为特定对象人服务的。
另:自然界的数据是天然存在,而人类数据是在活动中产生,两者无论自然界数据还是人类社会的数据,获取会产生成本,而且目前只能通过主动获取的方式,没有智能的自动数据系统。
四、数据库的三层架构中(物理层、逻辑层、视图层),后两者的区别?
无论是逻辑层还是视图层,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都是以二维表结构组织的。
1.逻辑层:提出了基本表的概念,基本表建立了基本关系模式,变更则是对数据库中的基本表进行删除和修改。
2.视图层: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中导出的表部分,通过触发后在基本表中抽取若干子集组成用户期望的“临时视图表”。
表是内容,视图是窗口。
1、视图是已经编译好的sql语句,通过触发呈现,而表不是;视图没有实际的物理记录,而表有;表只用物理空间而视图不占用物理空间。
2、视图是查看数据表的一种方法,可以查询数据表中某些字段或属性构成的数据,只是一些SQL语句的集合。从安全的角度说,用户只接触视图层的数据表,并不掌握和获取逻辑层的基本表结构。 3、视图的建立和删除只影响视图本身,不影响对应的基本表。联系:视图(view)是在基本表之上建立的表,它的结构(即所定义的列)和内容(即所有数据行)都来自基本表,它依据基本表存在而存在。一个视图可以对应一个基本表,也可以对应多个基本表。视图是基本表的抽象和在逻辑意义上建立的新关系表。
五、数据库模式和数据库实例的区分?
数据库模式: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实例:特定时刻下数据库中某些数据的集合
六、数据库系统的组件和工作原理,oracal又是怎么架构的?
存储管理器:权限及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查询处理器:解释器、编译器、查询执行引擎
事务管理器:并发控制管理器、恢复管理器
七、评价特定数据库系统的指标有哪些呢?还需要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去分别讨论。
1.数据库系统从架构来划分:至少有集成式、C/S模式、分布式模式?
2.不同架构的数据库的系统的性能评价标准?
由于数据库系统很多程度依赖于目前的计算机硬件架构,所以对于CPU-内存-磁盘架构,或者更复杂的硬件架构而言,就是数据新增、存储、修改、删除、读取的时间等代价。由于数据的不同,应用需求不同,对以上5个类型的操作的占比和方式是不同的。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