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本文的目的在于定义UUCP项目中主机之间传递邮件消息的标准格式,没有讨论消息在
一台机器上的存储格式,也不涉及一台机器从另一台机器上获取数据的底层传输机制。我们
假定远程执行rmail(或者等价的)命令是UUCP网络的基本操作。
一条基本法则是:假如我们试图发明一种新的标准,通常无法与现有的系统兼容。世界
上已经有太多的(互相矛盾的)标准,引起了混淆,比如a!b@c.d按照旧的UUCP标准被解
释为a!(b@c.d),而在Internet世界里则被解释为(a!b)@c.d。(两个标准都不支持括号,否则
就可以兼容了。外壳(shell)和UUCP传输机制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
ARPA社区已经定义了明确的、具有完善文档的、可扩展的标准族,我们也选择这些标
准应用于UUCP区。(UUCP区是使用UUCP连接并注册到UUCP项目的社区的子集,代表
一个治理实体。)因为实际的传输机制取决于两台主机的安排,可能包括UUCP、SMTP、
NMDF或者其它工具,我们选用RFC920(域)和RFC822(邮件格式)作为UUCP区的标
准。所有系统间的邮件传输都应遵循这两个标准。另外,假如ARPA社区在以后改变了他
们的标准,我们也将修改我们的标准以保证与之兼容,以便提供一个合理的软件升级时间。
本文详述了RFC822和RFC920在UUCP世界中的解释,说明了如何对信封编码以及在
混合实现环境中如何实现UUCP寻路。
2.基础
消息可以分为两部分:信封和消息本身。信封包含邮件传输服务所需要的信息,消息包
含对收发方有用的信息。消息分为首部和主体。有时候中间主机会改变消息(如增加Received
行),但除非是网关需要改变传输格式,中间主机一般不得修改消息本身。在UUCP世界中,
信封包括“目的地址”(通常表现为rmail命令的参数)和“源地址”(通常由消息的第一行
或者最初几行表示,以“From”或者“>From”开始,又称为“From行”)。RFC32的报头
行(包括“From:”和“To:”)作为消息的一部分是消息体本身的文本。
UUCP在运输层及以下各层使用短主机名,如“ucbvax”。我们把这种短名称为“6字符
名”,因为任何UUCP的实现都至少把前6个字符视为有效的。(有一些把前7个或者前14
个字符视为有效,但我们必须使用最低的通用标准。)UUCP名可以长于6个字符,但其前
6个必须各不相同。RFC920域的名称,如“ucbvaxBerkeley.EDU”称为“域名”。这两个名
是不同的。大小写对于6字符名被认为是不同的,但对于域名则认为是相同的。6字符名后
加上“.UUCP”,如“ubcvax.UUCP”在过去作为对使用6字符名的主机的域格式的引用。
随着对组织化的域名如“ucbvax.Berkelry.EDU”的支持,这一类名称正在逐步淘汰。
2.1混合地址(HybridAddresses)
在UUCP世界中主要使用两种邮件地址语法:旧式UUCP软件使用的“a!b!c!user”(完
全路径)格式指明了传送邮件到目的地址的路线;遵循RFC822的“user@domain”(域)语
法格式。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根据给定的地址判定地址的类型。但是对于@左侧包含“a!”
的混合地址,如a!b@c就出现了混淆:即可以解释为(a!b)@c.d,也可以解释为a!(b@c.d)。这
两种解释都有意义,前者用于RFC822,后者是UUCP软件事实上的标准。
由于混合地址带来的混乱,我们建议所有的运输层软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避免使用混合
地址。纯粹的完全地址语法可以用来澄清这种混淆,上例中的第一种解释可以写为“c.d!a!b”,
第二种解释写为“a!c.d!b”。我们建议所有的实现都是用这种“完全域”语法,除非他们确
实知道下一台机器上运行什么。
按照RFC822和AT&T消息传输体系,我们建议所有答应混合地址的主机采用(a!b)@c.d
这种解释。
2.2传输
因为许多UUCP域不支持SMTP,我们把用于“远程执行”的方法定义在传输机制的
基础上。要“远程执行”的命令与其标准输出信息应一起读作:rmailuser@domain...。参数
user@domain必须符合RFC920和RFC822。答应包含多个地址参数,这样把同一个消息发
往多个接收方时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另一种方式是“rmaildomain!user”,其中“domain”至少包含一个逗点而且不含“!”。
这种表示可以被准确地解释为user@domain,可以通过旧式的UUCP主机传输消息而无需担
心地址被改变。“user”字符串可以包含除“@”之外的任意字符,禁止该字符是因为无法
确定中间主机如何处理它。(同样建议避免使用“%”,有些主机把“%”视为“@”的同义
字。)不过,假如传输路径包含不理解域的主机,下面的格式是可能的:
rmaila!b!c!domain!user
域至少要包含一个逗点,因而可以与6字符的UUCP站点名区分开。(单层的域没有逗
点,应在尾部增加额外的逗点,比如Mark.Horton@att就成了“att.!Mark.Horton”。把!格式
改为@格式的解释器应该删除尾部逗点——假如有的话。)我们不希望发生此类情况,除非
本地网络使用类似user@host的地址。
简单的应用可以只使用domain!user语法(而不是user@domian),因为这种方式对3类
网关(参见节3.5)也是安全的。
2.3批处理SMTP
符合标准的实现可能会选择支持一种称为“批处理SMTP”的协议。SMTP(简单邮件
传输协议)是ARPA社区的标准邮件传输协议(RFC821),BITNET和Mailnet也使用该协
议。因为SMTP被设计为交互式的,把一系列命令组成以批发到远程机器上成批执行是可
能的。BSMTP的一个优点是UNIX外壳不参与消息的解释,因而电子信息中可以包含空格
和括号这样的非凡字符(这些字符在X.400地址中将会非常普遍)。
为了使UNIX支持BSMTP,符合标准的主机应当把用户的邮件命令“b-smtp”解释为
批处理SMTP(我们使用“b-smtp”而不是“bsmtp”是因为后者与一个登录名冲突)。因为
许多邮件系统把包含单个逗点一行当作“文件尾”的标志处理,而SMTP把逗点用作必需
的文件尾标志,为了区分出报头,我们在BSMTP的每一行增加一个非凡的“#”。在邮件发
送系统中实现这一点的简单方法是包括如下别名:
b-smtp:"egrep'^#'sed's/^#//'/usr/lib/sendmail-bs"
这样就可以把命令输送给SMTP解释器。更好的方案还要同时检查错误并把错误信息反馈
给发送方。
下面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从seismo.CSS.GOV发往cbosgd.ATT.COM的BSMTP消息。这
个例子是通过UUCP连接传递给命令“rmailb-smtp”的文件。注重RFC-822消息位于DATA
行和逗点行(最后一行)之间。信封信息在MAILFROM和RCPTTO行中传递。发送系统
的名称在HELO行中。实际的信封信息(带有“#”的行以上的部分)被忽略了,不一定要
出现。
Fromfoo!barSunJan1223:59:001986remotefromseismoDate:
Tue,18Feb8613:07:36EST
From:mark@ucbvax.Berkeley.EDU
Message-Id:<8602181807.AA10228@mark@ucbvax.Berkeley.EDU>To:
b-smtp@cbosgd.ATT.COM
#HELOseismo.CSS.GOV
#MAILFROM:<mark@ucbvax.Berkeley.EDU>
#RCPTTO:<mark@cbosgd.ATT.COM>
#DATA
#Date:Tue,18Feb8613:07:36EST
#From:mark@ucbvax.Berkeley.EDU
#Message-Id:<8602181807.AA10228@mark@ucbvax.Berkeley.EDU>#To:
mark@cbosgd.ATT.COM
#
#Thisisasamplemessage.
#.
#QUIT
2.4信封(Envelope)
命令的标准输入应该以单独的一行:Fromdomain!userdateremotefromsystem开始,后
面紧跟着RFC822格式的报头和消息主体。可能在该行前还有其他的FROM行——这些行
是可以增加的,消息途经的每个系统增加一行。“系统字段”也可能堆叠成单独一行,在
“user”字符串中包含许多“!”。“From”前面可能还会有“>”字符。一般说来,这些“信
封”信息应该与旧式的UUCP邮件一样遵从相同的约定。主要的区别是当系统名紧凑书写
时,假如旧式的写法是a!b!c!mysys!me,新的写法改为a!b!c!mysys!domain!me,其中“domain”
至少包含一个逗点符号,“mysys”通常是称为“domain”的系统的6字符UUCP名。假如
“domain!”是多余的,就可以在信封中——源路径或者目的地址——省略掉。
假如需要把信息包装成只有一个FROM行,接收系统可能会丢弃多余的“From_”行。
它把“path!domain!user”和“信封”信息——包括消息发送方的地址,可能还生成新的一
行如Received或Sent-By,其中保存着转发日期和转发系统——一起发送出去。(不建议使
用Received,因为这样的行可能在真正增加该行的系统之前被其他的系统添加,而其他的系
统可能事实上也包括一个Received行。Sent-By行与Received行类似,但日期不需要改为
RFC822格式,而且不主张由名称被提及的系统提前增加该行。)
假如接收系统继续把消息转发给另一个系统,它就会在前面增加一个FROM行,给处于
发送方相同的user@domain地址并加上自身的系统名。假如接收系统把消息保存到本地的信
箱内,建议仅在消息前生成一个FROM行并保存日期(使用相同的格式,因为有些邮件阅
读程序对这种格式是敏感的),而不是用“remotefromsystem”语法格式。
注重:假如中间系统在user@domain语法格式地址——无论是信封还是消息体中——前
面增加文本如“system!”,都是不符合本标准和RFC822规范的。
2.5邮件路由
为了正确地发送邮件,有时候需要了解目的系统或者中间系统运行了什么软件或者遵从
什么样的约定。我们曾经试图尽量减少必要的信息量,但是对子域的支持可能需要在不同条
件下使用不同的方法。为了预告其他系统的行为方式,我们把主机分为三类。这三类包括:
一类仅使用旧式的UUCP“!”路径。我们设想主机理解本地用户名:“rmailuser”和完
全路径“rmailhost1!host2!user”,但我们不对主机做更多的假定。假如没有关于某
台主机的任何信息,我们可以毫无问题地把它作为第一类处理,因为我们没有对
其如何处理混合地址作任何假设。
二类旧式的UUCP“!”路径和4.2BSD格式的域解析。我们假设除了具有一类主机的功
能外,还能够理解“rmailuser@domain”,其中“domain”位于UUCP区之外但主
机可以识别。二类主机不必理解“domain!user”,也不需要路由器。符合RFC920
标准的非UUCP域中的主机被认为是二类主机,即使也可能识别“host!user”。
三类具有一类和二类主机的全部功能。另外,三类主机还能够为相距较远的主机发送
UUCP邮件,并且能够理解如前所述的语法“ramildomain!user”。所有连接到UUCP
的网关必须是第三类。
本文档描述了三类主机必须具有的功能。一类和二类主机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但被视为“过时的系统”并最终将升级到3类主机的状态。
3.算法
通过UUCP连接传递消息给地址user@domain的算法可以概述如下:
a.假如地址的实际格式是@domain1:user@domain2,就把“domain1”而不是
“domain2”保留下来作为“doamin”,完整的格式读为“domain1!domain2!user”。
b.确定本地可以识别的“domain”中的最明确的部分,记作“d:”,该部分应该是
“domain”的后缀。这项工作可以通过扫描一个表来完成,表项按照从非凡到一
般的顺序排列,比较表项与“domain”检查该表项是否与“domain”的尾部匹配。
例如,对于地址mark@osgd.cb.att.com,假如本地主机能够识别“uucp”和“att.com”,
那么d就应该是“att.com”。表的最后一项是空字符串,与完全无法识别的域匹配。
c.查看基本表项(foundtableentry),寻找网关名(g:)和通往g的UUCP“!”格
式的路径“r:”。G不一定要与本地主机直接相连,但应视作连接域d的网关。(对
于给定的d,在不同的主机上g和r可能具有不同的值,不过g通常是一样的)
d.根据r的开始部分查找“下一跳”的主机n,n总是直接与本地主机相连。
e.假如可能则确定g和n的类型。
f.建立n能够解释的适当的目标字符串s(见下面)。
g. 把消息及目标信息s传递给n。
假如环境中包括其它类型的不使用UUCP“!”解析的网络,表中可能还会有附加的
信息,如使用的连接类型。路径信息在其他的环境中可能被替换为那个网络的非凡信
息。
上述第二步(b)中提到的表中的第一项一般是非常精确的,能够直接构造知名的路径
而无需通过域树寻路。域树仅保留用于下列情况:没有更详尽多的信息;信息量很少;默认
路径是最佳的选择。假如存在更好的路径就可以把该信息写入表中。假如主机有大量的信息
传送给第二个主机,一般希望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直接的UUCP连接并为它们建立相应的
表项以便直接传递邮件,即使两台主机位于不同的域中。路径表的构造应该为最大的通信量
保持最短最便宜的路径。
这里对目标字符串n(上述第六步f)的构造提供几点提示。假如发送站点确定下一跳是
三类主机,那么“enveloperecipient”信息(rmail的s参数)既可以使用域“!”格式
(host.com!user),也可以采用域“@”格式(user@host.com)。假如下一跳步不是三类主机,
或者发送站点不能确定,那么应尽可能使用“!”格式,因为无法预知下一跳会如何处理混
合地址。
假如已知网关是第三类,可以使用域“!”格式,但是假如发送站点不能确定其类型,或
者查找中目标字符串完全匹配(而不是与某个父域匹配),则应使用6字符“!”格式“r!user”,
如“dumbhost!host!user”。假如网关看来实际上是一个子域的网关,即与一个父域匹配(如
地址user@host.gateway.com,表中没有找到host.gateway.com但发现了gateway.com),可以
把它假定为第三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全使用如
dumbhost!domain!host.domain.com!user之类的路径。假如存在到目标主机的直接连接,可以
使用user@domain或者domain!user两种语法格式。
符合本标准的主机是三类主机,所有的子域网关必须是三类主机。
4.例子
假设主机A.D.COM向主机C.D.COM发送邮件。设两台主机的6字符名分别为aname
和dname,途径中间主机bname。
主机A的用户输入:mailuser@c.d.com
用户界面生成一个文件并使用命令(如sendmailuser@c.d.com<file)把它传递给传输机
制,文件内容如下:
Date:9Jan19858:39EST
From:myname@A.D.COM(MyName)
Subject:samplemessage
To:user@c.d.com
Thisisasamplemessage
传输机制查找到c.d.com的路径,但在数据库中没有找到;于是寻找d.com,发现其路
径是bname!dname!%s,而且发现c.cd.com是三类主机。然后加入c.d.com!user,就得到了路
径bname!dname!c.d.com!user。(假如发现c.d.com的路径是bname!cname!%s,结果路径
bname!cname!user中的域将被忽略,因为无法确认目标主机属于哪一类。)
传输机制预备一个FROM行并把它传递给uux:uux-bname!rmaildname!c.d.com!user<
file2,file2的内容包括:
FromA.D.COM!userWedJan912:43:351985remotefromanameDate:
9Jan19858:39EST
From:myname@A.D.COM(MyName)
Subject:samplemessage
To:user@c.d.com
Thisisasamplemessage
(注重消息尾部的空行——至少需要一个空行。)这将导致B主机执行命令:rmail
dname!c.d.com!user。B预备了它自己的FROM行并继续转发邮件:uux-dname!rmail
c.d.com!user<file3,file3的内容包括:
FromnuucpWedJan912:43:351985remotefrombname>From
A.D.COM!userWedJan911:21:481985remotefromanameDate:9
Jan19858:39EST
From:myname@A.D.COM(MyName)
Subject:samplemessage
To:user@c.d.com
Thisisasamplemessage
C主机执行命令:rmailc.d.com!user并压缩FROM行,然后把消息保存到本地——可能
使用相同的格式:
Frombname!aname!A.D.COM!userWedJan912:43:351985Date:9
Jan19858:39EST
From:myname@A.D.COM(MyName)
Subject:samplemessage
To:user@c.d.com
Thisisasamplemessage
5.结论
符合本标准的主机可以接受如下所有的格式:
rmaillocaluser(user中不含“!”、“%”、“@”)
rmailhosta!hostb!user(user中不含“!”、“%”、“@”)
rmailuser@domain(域中只有逗点“.”)
rmaildomain!user(域中至少包含一个逗点“.”)
rmaildomain.!user(域中没有圆点的情形)
消息的信封部分(FROM行)应遵循现有的约定使用“!”路径。消息的首部(Word:
行,如Date:、From:、To:和Subject:)必须符合RFC822规范。所有首部地址必须采用@格
式。原始站点应确保地址符合RFC822,不能要求转发站点或者网关把地址转换为合法的
RFC822地址。(同样转发站点或者网关也不得把合法的RFC822地址user@domain转化成不
符合RFC822的地址gateway!user@domain,即使要转发给一类UUCP主机。)
6.参考
[1]Postel,J.,"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RFC-821,
USC/InformationSciencesInstitute,August,1982.
[2]Crocker,D.,"StandardfortheFormatofARPAInternetText
Messages",RFC-822,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
UniversityofDelaware,August,1982.
[3]Postel,J.,andJ.K.Reynolds,"DomainRequirements",RFC-920,
USC/InformationSciencesInstitute,October,1984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