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国内对NGN的研究投入了很大力量,并且持续时间也相当长,但从目前情形看,假如想要在短期内实现NGN的运营,或者说成熟的运营,还存在相当多的难点。
对中国来说,NGN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目前国际国内对于NGN的研究基本上同步,并且,在制度问题上,尚未明确发展方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国内还有可能是领先的。
曾有一段时间,业界主流的声音认为,软交换应该成为NGN的核心。这里,应该将NGN分成广义和狭义两个方向来理解。广义上,可以将网络分成三层结构,即业务网、承载网和传送网。而狭义上,基本业务还是集中于会话业务,而为了保证会话业务也能够在NGN上很好地实现,需要在承载网上做专门的考虑。
驱动力在哪里?
对于NGN的研究,最早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而相关的主题也不再是完全新奇的东西,从本质上说,NGN由市场驱动,而最直接的体现则是在业务上。
市场驱动的最主要表现是,市场需要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一方面来自用户的多种应用需求,将促使运营商不断开发与提供新的业务,以获取新的用户;另一方面,鉴于整合多种应用方式的多媒体业务将成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综合化的业务成为NGN的主流。
对于NGN具体采用何种技术加以实现,还存在多方观点,而网络作为业务的支撑,整个业界公认的观点是NGN应该支持多媒体应用,而网络与业务的相适配,将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优势。从技术路线看,业务的全ip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基本已经确立。在实时业务上,IP电话所取得的突破,表明了电话业务分组化技术的可行、商业化也完全可以,视频通信的全IP化已成定局,实时业务的全IP化在商业运作中已经获得认可。
在业务的IP化确立之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构建一个网络,能够提供对IP高速传输的最佳支持,并且也对宽带、窄带作出适应。
电信的IP技术如何设计?
IP组网技术自身到目前为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业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网络走向,下一代网络必定是IP网。尽管四年前电信界的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IP网什么都可以做,但最终的结果是到目前电信运营商还在为IP没有达到其需求而犯愁。
原因在于,原有IP技术标准的制定是由IETF完成,虽然从IETF的标准化工作路线看,与IP有关的这些技术路线并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能够解决电信级网络所面临的问题,换言之,为了使IP技术能够提供电信级网络的应用,需要采用非公众网络的、电信的设计思维对IP网进行设计改造,将安全问题、QoS、商业模式等问题纳入到整体考虑中。
就目前而言,IP网最要害的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是QoS,一是安全问题。这一点已经得到整个通信业的认同。而在网络整体设计上,则应当考虑完全的商业模型的问题。
首先应当认同,成功的商业模型与技术的选择有莫大的关联,必须具有适应的技术支持,商业模型才能够取得成功。而当前的Internet是最典型、最彻底地把业务和承载分离的情况,如此一来,很多商业模型在其上难以实现,对于运营商而言,也只能够采用包月制等方式提供业务(甚至只能说提供服务而不是业务),而对于NGN而言,必须找到适合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用户能够为之支付相关费用的商业模式。
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探讨NGN的技术路线或者技术选择,都会面临一个难以继续向前发展的问题。
两种商业模式共存
NGN目前还只是个概念,还处于研究阶段,离商用化还有距离。尽管从会话业务这一狭义角度看,NGN已经得到部分部署,甚至有些网络已经投入商用了,但是即便在商用中,还是有一些问题显现。
因为NGN是一个包含了太多的技术与设计理念的网络,目前还有一些环节难以看得清楚,所以假如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考虑,眼前的盈利极可能带来以后灾难性的结果。在整体技术都处于研发过程的阶段,是否采用NGN,还应当给予考虑。
从商业模型来说,IP Base业务将是必然趋势,随后带来的是两条商业模型道路,一是Internet的免费IP Base业务,另一条是电信运营商提供优质服务的IP Base,相信在很长时间内,这两条路一定会共存,并且在未来是否会消失,还需要更多时间观察。
对于一个运营商而言,假如部署NGN,非凡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相当良好的生态模型,而不是最简单的模型。就目前而言,电信级的商业模型和Internet商业模型显然大相径庭。Internet基本上还以“包月收费”或者“计时收费”为主,这种方式很轻易导致网络流量过大、负载较重,最终的结果只是增量不增收更趋明显。而电信级商业模型,还是应当考虑以“按质论价”的原则建立。如此的共存就类似于收费高速公路与常规辅路的区别。
当前合理的电信级商业模型还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还没有太多的优质服务可以提供给用户,使其愿意另外花钱购买这些服务。尽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Internet商业模式,也还可以另建一套针对专门应用需求的电信级商业模式,这也意味着目前提到比较多的“NGN未来以企业客户为主要用户群”是指运营商为它们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
在这两种商业模式共存的前提下,已经有电信运营商的典型数据显示,以50%的资源得到了95%的收入(电信商业模式),另外50%的资源得到了5%的收入(Internet商业模式)。
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广义的NGN还是窄义的NGN,甚至以软交换为核心设备在做的一些会话业务体系都没有明确,如此很轻易导致困境的出现,这些问题,也是运营商迫切需要谨慎或者需要加以解决的。
摘自 泰尔网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