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软交换技术及其在IP视频会议中的应用

2019-11-05 01:35:24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视频会议就是通过终端与网络,使身处异地的与会者可以就同一议题参与讨论,相互之间不仅可以听到发言者声音而且还可以看到发言者的图像及背景,同时还可以交流有关该议题的数据、文字、图表等信息,因而与会者可获得比电话会议丰富得多的各种信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同步性为一体的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传统的界限,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交互服务。
  
  视频会议提供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内容包括带有与会者图像信息的高质量话音以及其它媒体信息。当会议包括两个以上的终端时,通常需要一个多点控制单元(MCU)。所有终端都接到一个MCU上,MCU负责对每个用户发送的信号进行选择或进行适当的混合,同时对信令和可选信道进行控制和治理。视频会议的典型应用包括远程各与会者之间的会议、编写文件、展示物品(如某种新产品)、评论及合同谈判(可能需要双方回避私下讨论或邀请专家提出建议)、远程教学和练习、远程医疗以及远程物品拍卖等。与传统话音业务的单一性要求不同,视频会议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集成性、交互性、同步等特性的支持。软交换设备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软交换不仅能够继续传统语音业务,而且能够很好地支持ip视频会议。
  
  软交换要求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治理、呼叫控制、带宽治理、信令、安全性和生成呼叫具体记录等功能,把控制和业务提供分开。软交换提供了在包交换网中与电路交换相同的功能,因此,软交换也称为呼叫代理或呼叫服务器。
  
  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它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电信业务的技术。在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均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而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开,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能够更灵活地提供业务,即软交换是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控制平台,它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关中分离出来,从而可以方便地在网上引入多种业务。
  
  一、 IP视频会议简介
  
  1、IP视频会议的标准
  
  为了解决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互通问题,建立起全球统一的视频会议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自1990年以来制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视频会议的标准,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关视频会议的完整标准体系。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可以依据ITU-T的两大框架建议H.323和H.320来进行。
  
  1990年推出的H.320标准是第一代视频会议标准,主要适用于窄带ISDN(N-ISDN)网及非拨号专用网,集中定义了ISDN上的视频会议以及速率为56kbps~2Mbps的视频会议,也是现今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和系统。
  
  1996年推出的H.323定义了在LAN、Intranet以及Internet上的视频会议框架性建议。它使符合标准的不同厂商的系统,可以在LAN上进行相互通信,是视频会议发展的新方向。H.323定义了在LAN上进行视频通信的设备、规程和协议。H.323使用与Internet协议兼容的IETF RTP/RTCP标准,并计划使用各种分组交换网(PSN)协议,包括TCP/IP和Novell SPX/IPX协议。H.323协议就是IP视频会议的标准。
  
  在初期,由于IP协议不是很普遍,基于ISDN线路,符合H.320协议的产品占主要比例,随着几年IP协议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非凡是对于宽带网络的预见,符合H.323协议的产品自2000年开始,在整体市场中占有的比例急剧上升。随着IP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国际标准的制订,IP视频业务的应用范围必定会逐渐扩大,基于H.323平台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H.323标准涵盖了包交换网络上的音频、视频、数据通信,解决了点对点以及多点视频会议中诸如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控制等问题。H.323引用T.120协议来处理数据交换。
  
  在H.323建议中,采用的图像编解码格式有H.261、H.263、H263+。H.263以及H.263+能够对图像提供更大的压缩速率,能够在低码率下提供比H.261更好的图像质量,因而更适合IP网络应用。
  
  音频编码格式必须兼容G.711语音编码,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G.722、G.723.1,G.728,G.729或MPEG-1的语音编码标准。
  
  基于IP网络的电视会议系统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因为分组交换不保障有序性和固定延时,因而不能保证有固定的延时和带宽。为了较好解决实时通信的业务质量,采用了UDP/IP、RTP、RTCP以及RSVP等协议。
  
  H.323具有以下主要优点。H.323协议被设计成运行在通用的网络体系结构之上,具有网络独立性。H.323协议提供了网络带宽治理功能,能够对网络中并发的H.323连接数和H.323应用可获得的带宽总量进行限制。H.323提供了连接基于电路交换或ISDN的视频会议的手段。H.323支持多点会议和多点会议广播(multicast)功能。H.323实现了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的互操作等
  
  2.IP视频会议系统与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的比较
  
  以前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专线的H.320协议,需要固定路由及QoS保证的视频会议系统。主要采用ISDN或E1接入。虽然图像,声音的质量比较理想,但用户端设备及MCU(多点控制单元)的价格比较昂贵,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不可能接受。
  
  由于H.320协议与H.323协议(IP视频会议系统协议)在视频,音频上的压缩协议基本相同,所以,在相同带宽情况下,H.323视频会议(IP视频会议系统)与H.320视频会议质量基本相同。
  
  对于以ISDN接入的桌面型H.320视频会议来说,用户终端需要和固定的ISDN专线绑扎,不能移动,另外,假如召开一个跨省市的会议时,用户还需缴纳长途费,这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不便,还增加了用户负担。而H.323视频会议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因为,对于因特网用户来说,不存在长途费用的问题,并且,只要H.323视频会议用户的微机上安装了客户端软件、压缩卡及摄像头,并登陆因特网,成功向Gatekeeper(关守)注册后,就可以通过MCU(多点控制单元)随时随地召开会议,非常灵活、方便。一方面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投资成本与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沟通效率;另一方面也为运营商吸引用户,拓展了新的增值业务。
  
  在初期,由于IP协议不是很普遍,基于ISDN线路,符合H.320协议的产品占主要比例,随着几年IP协议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非凡是对于宽带网络的预见,符合H.323协议的产品自2000年开始,在整体市场中占有的比例急剧上升。估计在2003年,基于H.323协议的产品的销售额会超过H.320产品。
  
  3.IP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根据H.323建议,IP视频会议系统由会议终端(Termial)、网关(gateway)、网闸(gatekeeper)、IP网络以及多点控制器 (MCU)组成。
  
  终端是提供单向或双向实时通信的客户端。所有终端支持语音通信,可选支持视频和数据通信。
  
  网关用于实现与非H.323终端的连接。
  
  网闸执行保护数据网络完整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地址转换、访问控制和带宽治理等。
  
  高速IP网络:随着家庭用户对Internet的需求增加以及对于信息交流的更高要求,高速IP网络将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通过重新铺设5类线,用户可以获得10M甚至100M的接入带宽,可以充分支持会议电视业务。利用VLAN交换机代替集线器、支持IGMP路由器、通过帧中继和ATM网络传输图像、保证带宽等措施可以较好地保证会议电视的传输质量。
  
  多点控制器用于支持三点或多点之间的网络会议,由必要的多点控制器(MC)和零个或多个多点处理器(MP)组成。MC确定所有终端的音视频处理能力并控制会议资源。MP混合、交换和处理音频、视频和数据流。
  
  多点会议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和混合式多点会议三种模式。
  
  集中式多点会议必须配备MCU。所有的终端以点对点的方式向MCU发送音频、视频、数据和控制流。MC集中治理会议。MP进行音频混、视频混合和数据分发,并回送参加会议的各终端。集中式多点会议答应所有来自不同厂商的H.323终端加入会议。
  
  分散式多点会议使用了Multicast技术。参加会议的H.323终端将音频、视频流广播给其他参与会议的终端,控制信息则以点对点方式发送给MC。接受终端负责处理接收的音频、视频流。分散式多点会议对网络资源的占用低,并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它要求网络的配置支持网络广播。
  
  混合式多点会议综合了集中式多点会议和分散式多点会议的特点。参加会议的H.323终端将音频、视频流选择其中之一以点对点方式发送给MC,剩下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所有的H.323终端。
  
  通过MCU可以将集中式多点会议和混合式多点会议连接起来,可实现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H.323还定义了"松散联系"会议用于支持大规模的会议。在该模式下,参会者被分为主动参与者和被动参与者,主动参与者又分为永久成员和临时成员。被动参与者仅能观看会议。通过临时成员与被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答应更多的参与者发表意见。
  
  二、软交换技术简介
  
  1.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及实现
  
  软交换控制器(Softswitch)是软交换体系中的控制核心,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网络能够提供的业务,并向业务支撑环境提供底层网络能力的访问接口。应用服务器是软交换体系中业务支撑环境的主体,是业务提供、开发和治理的核心。软交换网络体系如图1所示
  
  软交换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输平面和接入平面。
  
  接入平面提供各种网络和设备接入到核心骨干网的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信令网关、媒体网关、接入网关等多种接入设备。
  
  传输平面负责提供各种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通道,网络的核心传输网将是IP分组网络。
  
  控制平面主要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协议处理等能力,并为业务平面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接口。该平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软交换设备。
  
  应用平面利用底层的各种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业务。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策略/治理服务器(Policy Server)、AAA服务器(Authority Authentication and Accounting Server)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实体是应用服务器,它是软交换网络体系中业务的执行环境。
  
  目前,关于软交换网络体系中各实体之间的接口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已初步达成若干共识,信息产业部也已有了相关的标准草案。信令方面,SS7信令通过信令网关转换成IETF制定的SIGTRAN信令作为与软交换设备之间的接口,软交换设备通过ITU-T和IETF共同制定的Megaco/H.248控制媒体网关和接入网关,软交换设备之间通过IETF制定的SIP-T协议或ITU-T制定的BICC协议进行通信。而软交换设备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目前推崇采用开放的API(应用编程接口)规范,例如由Parlay组织制定的Parlay API标准。媒体方面,媒体网关将传统的固定、移动网的话音打包成分组,以RTP流的形式在核心IP网上传输。
  
  软交换采用分层、开放的体系结构,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实体,各实体间采用开放的协议或API接口,从而打破了传统电信网封闭的格局,实现了多种异构网络间的融合。下一代网络的体系通过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来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得上层业务与底层的异构网络无关,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从而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可以说,软交换完全体现了业务驱动的思想和理念,很好地实现了多网的融合,提供了开放灵活的业务提供体系。
  
  软交换主要处理实时性业务,包括语音、视频和多媒体等业务,它可用于IP网、ATM网等数据通信网,也可用于电路交换网络。软交换用在IP网上是很自然的,因为IP网的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是分开的。从应用来说,软交换主要是应用在IP网上的。
  
  软交换的实现是通过网关发出信令,控制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互通。信令网关(SG)将SSN7信令转换成IP信令或根据通信要求发出IP信令控制媒体网关的数据通信,媒体网关(MG)负责电话交换网的PCM流与IP网络的数据包的转换。SG和MG都要受到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MGC/CA)的控制,这里,SG、MGC/CA及其附属的数据库和完成的功能就是软交换。
  
  媒体网关用来处理电路交换网和IP网的媒体信息互通。在H.248协议中,MG实体完成不同网络间不同媒体信息的转换。H.323协议中相似的功能实体是MM(Media Mana-ger),它在MG或其他网关中负责将电路交换网媒体(PCM流等)转换成H.323媒体(RTP/RTCP)。
  
  信令网关负责将电路交换网的信令转换成IP网的信令,根据相应的信令生成IP网的控制信令,在IP网中传输。
  
  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负责控制IP网络的连接(包括呼叫控制功能)。MGC/CA是软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功能实现部分。MGC是H.248协议关于MG媒体通道中呼叫连接状态的控制部分。MGC可以通过H.248协议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媒体设备控制协议(MDCP)对MG进行控制,MGC/CA之间通过H.323或者SIP协议连接。本地交换网(LS)包括本地电路交换网和SSN7网等。
  
  由于软交换要实现各种信令间的协议转换,因此,它需要支持SSN7、ISUP、SIP、H.323和MGCP等协议。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技术,是NGN体系结构中的要害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化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更方便地提供业务。软交换设备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NGN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
  
  2.软交换的功能
  
  (1)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包括H.248、H.323、SIP、SCTP、ISUP+、INAP+、RADIUS、SNMP等)的接口,实现PSTN网和IP/ATM网间的信令互通和不同网关之间的互通。
  (2)从当前应用的角度来看,软交换首先应能支持语音业务,其次是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
  (3)提供可编程的、逻辑化控制的、开放的API协议,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
  (4)提供关口功能,包括接入认证、地址解析和带宽治理等功能,并具有计费功能。
  (5)软交换的竞争力主要在软件上,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NGN网络部件分布在网络的各处,为所有媒体提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也可以与其它的增强业务节点结合,形成新的产品形态。
  (6)在电路交换网上,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以及信令网关结合,完成控制转换和媒体接入转换,可作为汇接局和长途局的接入,提供现有的PSTN网中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7)在电路/分组网上,软交换可与分组终端进行互通,实现分组网与电路交换网的互通。
  (8)在智能网上,软交换与媒体网关结合完成SSP功能,与智能网的SCP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软交换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老协议,如H.323、MGCP等不断完善成熟,BICC、SIP/SIP-T等新协议也不断推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产品已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软交换成为NGN中最活跃和热门的话题。
  
  目前许多公司和厂商都已经推出了软交换设备,软交换将在下一代网络的话音、数据、图像通信中扮演重要的控制角色,显然它将成为NGN的要害技术,并成为技术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支持IP视频会议的软交换系统结构
  
  由于视频会议的重要性,软交换系统从几个主要方面考虑到了对视频会议应用的支持。首先从网络结构上看,多媒体应用的处理与呼叫相互分离,视频会议特有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媒体服务器以及智能终端设备中实现,而通用的呼叫控制和业务提供则在软交换设备和应用服务器中完成。其次,从协议上看,H.323 协议本身就是为多媒体通信制定的,SIP协议也在不断完善对多媒体能力的支持。作为软交换系统基石的H.248媒体网关协议,则已经定义了多媒体方面的扩展包,目前正在完善H.324协议到H.248协议的映射。最后,从业务能力上看,开放的业务生成和提供环境使得多媒体应用的开发更加丰富和快捷。目前,以PARLAY为主的API应用接口具体规定了多媒体应用的函数集,并与语音、数据等应用进行有机结合。
  
  支持视频会议的软交换系统舍弃了H.320/H.323会议系统所采用的一体化MCU模式,可适应分组交换承载网络的开放特点和优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崭新的分层模式,使之更能满足运营商的赢利需求。第一种模式是MCU的分离方案,即MCU主要由MC和MP组成,MC注重控制功能,MP注重媒体处理功能。分离的中心是MCU一分为二,控制部分和媒体处理部分分离,这两个部分原来采用内部接口,其实是一种私有的接口。分离后,这两个部分采用标准协议H.248来实现。第二种模式是融合方案,即由于MCU的分离,MP设备可以作为与媒体服务器一样的媒体资源。在下一代网络系统中,在软交换设备控制下继续使用。MC设备及可选的GK设备则完全可由软交换设备和应用服务器替代。分离方案的特点相对于融合方案,软交换设备能完全控制媒体服务器。因此,该方案具有灵活的业务开展能力,能充分利用软交换提供的开放业务接口,便于运营商开展综合IP多媒体视频会议。多点处理器(MP)主要负责IP视频会议的语音、视频、数据的混合、切换和同步等功能。此外,还具有语音编码的转换功能。多点控制器(MC)主要完成会议电话及视频会议的控制功能,对会议进行集中治理。它可以控制多点处理器与各终端进行语音、视频、数据编解码的协调能力及优先权设置等。适配网关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非数据用户终端的信令和音频、视频等媒体流,可处理一种或多种媒体流,经过相关处理后发送到相应的MP或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消息映射成相应的消息,经网关转发给软交换设备。媒体服务器可提供专用媒体资源功能,例如语音通知、数字接收器等。同时,为满足电信新业务需求,还可以支持个性化动态语音编程、支持资源的动态加载和修改等。支持IP视频会议的软交换系统结构的接入、传送、控制和业务四个平面的主要功能如下:
  
  接入层提供丰富的网络及终端设备接入,主要包括与现有网络使用的各种终端(H.324终端以及其它类型的终端等)、智能终端设备(例如SIP终端、H.323终端、MGCP终端、H.248终端以及软终端等)以及媒体服务器等。对于H.324终端,适配网关具有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的映射功能,同时可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分组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
  
  传送层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包交换网络,通常由IP路由器或ATM交换机组成,为软交换系统提供一个高可靠性、具有QoS保证的统一的综合传送平台。
  
  控制层主要由软交换组成,主要实现呼叫控制和连接治理,支配网络资源,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并向业务层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
  
  业务层主要指面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和服务的设备。它采用开放、综合的业务接入平台,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各种增值业务、视频会议以及第三方业务。同时,它还具有相应的业务生成和维护环境。
  
  四、应用于IP视频会议的软交换设备应具有的功能
  
  为了支持IP视频会议,软交换设备应具有多点控制功能以支持以下功能:
  
  (1)支持呼叫处理功能:实现终端加入和退出IP视频会议,包括Ad hoc方式和Non Ad hoc方式的会议;提供动态修改呼叫与连接的能力;可在通信过程中随时增加或删除通信参与方,而不中断其它呼叫连接;应能和视频多媒体终端进行语音/视频编解码的协商。
  
  (2)会议控制功能:能够控制MP和视频多媒体终端建立/关闭语音、视频、数据逻辑通道;能支持主席会议控制方式,包括观看会场、自动浏览、申请/释放主席、断开/添加会场、会场静音/取消静音、会场闭音/取消闭音、广播会场等;在主席控制时能够给申请发言的终端分配"令牌",按照"令牌"持有者的指令来控制MP切换视频信号;能控制MP在主席控制方式和语音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3)资源控制功能:应能为视频多媒体终端请求MP上的各种媒体会议资源,包括语音编解码资源、多路语音混和资源、视频编解码资源、数据集中处理资源等;应能控制MP报告资源使用状况的信息,接收MP报告的由于故障、恢复或治理行为而造成的物理实体的状态改变。这些物理实体可包括载体终结点、媒体资源等,可向MP指示专用于某个会议的资源或资源集合。
  
  (4)QoS治理功能:应能控制管辖域内的MP,报告其状态信息,如系统资源使用状况、状态信息,通断情况、编解码类型、带宽等。能控制MP对语音和视频的处理,如缓存大小,语音/视频编解码的类型,回声抵消、静音压缩、舒适噪音、速率等
  
  (5)认证和授权功能:应能对其所管辖区域内的MP进行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设备的接入。可配合认证系统完成对多媒体用户的会议认证。对用户的认证包括用户标识、账号密码、用户类别、会议标识、会议密码、业务类型等。
  
  (6)协议功能:支持H.323系列协议,SIP,H.248协议,MGCP协议和多媒体终端之间通信;支持H.248协议控制MP和媒体服务器;支持SCTP流控传输协议,可用SCTP协议传输H.248协议数据;支持H.248协议控制适配网关对于H.320终端和H.324终端的接入。
  
  除上述具有多点控制功能外,软交换还应具有流量检测功能。在治理上,软交换应能配置、检测及控制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流量的功能,避免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无限制使用承载网的带宽资源,并支持对指定分组设备进行流量统计,对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可用带宽上限的配置及对已超过带宽配置上限的设备在业务上进行限制。对点对点的视频会议,软交换可以按会话时长计费,即可对呼叫中每一媒体类型的会话时长分别计费,也可按流量计费,即按会话中每一媒体类型的流量分别计费。也可以进行组合计费,即对话音按时长计费,对视频或数据按流量计费等。对于点对多点视频媒体业务,软交换可按会话时长计费,即可对多段分别进行计费,也可对呼叫中每一媒体类型的通话时长分别计费。同时,还可按流量计费,即可对多段分别进行计费,也可按通话中媒体的总流量计费。
  
  五、IP视频会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实现方式
  
  1.点对点的IP视频会议的实现方式
  
  点对点的IP视频会议与普通呼叫一样,依然是一个主叫用户和一个被叫用户共同参与完成的呼叫过程,只不过多媒体流同时包含语音和视频而已。因此,对软交换设备来说,其控制过程和普通呼叫基本相同。只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不同:一是对网关/终端的控制过程略有不同,点对点的视频会议增加了对视频流的控制。二是这种控制过程所使用的协议可能不同。点对点的IP视频会议涉及H.323协议或SIP协议或H.248协议。从实用角度出发,点对点的视频会议应能与普通电话终端相互呼叫。由于普通电话终端不具有视频功能,故两者之间的呼叫必须屏蔽视频多媒体终端的视频能力,只采用纯语音方式。这就要求软交换设备能够根据主被叫用户,尤其是被叫用户的终端能力来决定某一具体呼叫的类型。
  
  2.点对多点的IP视频会议的实现方式
  
  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的建立有Ad hoc和Non Ad hoc两种方式。Non Ad hoc方式是指软交换网络预先给会议预留资源,待到指定的时间,所有与会者可通过拨一个非凡的会议号码加入会议或由软交换呼叫加入。Ad hoc方式是指由会议的发起者邀请那些需参加会议的终端加入会议。会议的资源根据需要临时分配。Non Ad hoc方式由于事先预留会议资源,所以可保证会议的成功建立。但由于会议的各种属性事先已经约定,不能更改,因此不够灵活,比较复杂。Ad hoc方式事先不预留会议资源,而是根据需要临时动态分配,故可能由于软交换网络的会议资源不足而不能成功建立会议。不过,由于会议发起者可以随时邀请任何终端加入会议、更改会议属性,因此比较简单灵活。
  
  Non Ad hoc方式的会议应用,要求事先通过某种方式预定一个会议,指定参加会议的所有与会终端、会议主席、会议语音/图像/数据属性等各种相关参数。会议的呼叫可以有Dial-in,Dial-Out方式。Non Ad hoc方式的会议需要应用服务器的参与。应用服务器提供会议特色业务的定制、会议的控制(如语音、数据的混合、图像的切换等)。它是通过软交换设备控制会议媒体服务器预留会议资源。会议建立过程中,每一个终端的加入都要通过应用服务器的认证。
  
  对Ad hoc方式的会议应用而言,会议的发起者不需要事先预定会议,而是通过呼叫软交换请求建立会议。软交换可以根据会议要求把与会终端一一邀请加入会议中,并为会议动态分配资源。会议建立后,会议的发起者或主席也可以继续邀请其它终端加入会议。一般而言,Ad hoc方式的会议是在基本呼叫的基础上扩展而来,不需要专门的应用服务器,可由软交换设备直接完成会议的控制功能。
  
  软交换网络中会议的控制方式通常有主席控制方式和语音控制方式两种。当会议建立时,缺省方式是语音控制。会议一建立,各个终端和媒体服务器就建立好了逻辑通道,包括双向语音、视频逻辑通道和数据通道。终端发送以及接收音频、视频、数据媒体由软交换根据会议的控制方式发送相关指令来控制。
  
  在解决固定网络的语音业务方面,软交换网络是很成熟的。但在IP视频会议领域,软交换网络则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满足下一代网络的要求,必须扩展其应用于多媒体领域,由于涉及到图像等因素,在终端、业务、资源等方面都比单纯的语音业务要苛刻许多。此时,软交换必须具备多点会议控制、信息交换控制等控制功能,支持与多媒体终端、多点控制器以及多媒体网关等的协议接口,以实现各种视频会议。
  
  IP视频会议领域的热潮使得市场重心向低价位普通用户市场转移。从通信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产品的目标市场用户都是从高端用户向中低价位用户逐渐转移。由于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提高,这些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并且随着应用面积的扩大,规模效应开始在这个领域显露。这样,视频会议系统将从高价位专用市场向低价位普通用户市场逐步转移。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技术之一,将有力地推动IP视频多会议的应用与发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