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苏州社会治安监控图像汇接系统成功案例

2019-11-04 22:59:21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作为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焕发出蓬勃生气。“十五”期间,平均天天有近2家外资企业在苏州开业,外商实际投资累计近200亿美元。截止2005年11月末,在苏州已开业投产的外资企业达到7921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7家在苏州落户。在外资的强劲推动下,苏州无论在GDP的增速、还是GDP总量方面都位居全国先列。

  苏州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外商如此青睐,最要害的一点就在于其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这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劲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和谐的生活环境。其中,和谐的生活环境尤为值得称道。长久以来,苏州一直被人们称为最适合生活与居住的城市。而近年,作为长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市,苏州在发展进程中碰到了巨大的压力,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和专业化,人们对公众安全感的诉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则是公安部门警力配备的相对薄弱。是什么让苏州在这样的治安压力下仍能持续保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

  “科技强警”构建“平安苏州”

  答案就在“科技强警”。

  自2002年始,苏州公安局就以“金盾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2004年10月,苏州被公安部、科技部确定为全国21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试点之一。经过全市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全面完成“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公安部、科技部联合验收,获得“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苏州全市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其中,作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安部试点项目的苏州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在建设“平安苏州”、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有效地提升了整个苏州社会面的治安防控能力。在该项目的推动下,全市目前已建成公安内部监控点200多个、社会面监控点3000多个,苏州市区及下辖五个县级市城区的重要单位、重点部位、主要路口、城市主要出入通道及省、市际卡口均安装了图像监控设备,苏州工业园区、太仓、吴江等地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正全面展开,全市范围内的智能化小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全市1.5万个重点单位及富裕家庭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直接联通的固定目标自动报警装置,市区3000多辆出租车和800多辆货的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

  盲点初现,社会面监控亟待全网整合

  就在对苏州全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做进一步规划时,苏州公安局计通处的领导和专家们发现,尽管各类监控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仍然没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有效的合力,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局部联网现象普遍,每个监控系统仅在小范围内实现了联网,跨系统的资源共享仍然无法实现,信息孤岛仍然存在;2)技术体制不统一,各个监控系统自成体系,将给今后的全程联网带来无法逾越的障碍;3)指挥调度功能不完善,无法在获得第一手现场信息的情况下迅速实现远程指挥与调度。

  为此,旨在实现系统整合与资源共享、提供给急指挥与联动调度的“苏州社会面治安监控图像汇接系统(以下简称图像汇接系统)”在苏州公安局的领导和专家们的讨论下迅速立项。由于该系统将对苏州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下一步的建设与规划起到要害性作用,同时也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在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环境中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求其必须充分体现出融合性、安全性、扩展性以及可治理性等方面的优势。

  在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中,苏州公安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本次图像汇接系统,苏州公安局认为,必须立足高起点,放眼长远未来,一定要采用业界领先、具有持续支撑能力的厂商作为其整体合作伙伴。基于上述原则,苏州公安局最终选择了科达。苏州公安局在信息化建设中曾经与科达有过多次合作,科达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领先性、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后期支撑的持续性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上均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出困境,图像汇接打造整合应用平台

  根据苏州公安局提出的需求及长远规划目标,科达进行了严谨的项目分析,并在结合网络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详尽的系统设计方案及实施建议。

  从总体要求来看,此次图像汇接系统亟需解决两个主要问题:第一,通过全程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以苏州市公安局为中心,实现大市范围内的治安卡口、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场所等重要部位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把握社会治安动态、发现现场违法犯罪活动,同时通过监控图像资料的储存、共享和综合应用,为查证犯罪提供线索和信息主导服务;第二,通过深化建设实现远程指挥与调度,在苏州市公安局、5个县(市)公安局、9个城市公安分局及2个市局直属单位之间建立一套统一的市局至县(市)局、分局的可视调度指挥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调度协作与应急指挥。

  为此,科达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了整合应用平台的思路,将整个图像汇接系统从功能上的差异性划分为监控联网和指挥调度两个子系统,然后再通过两者在应用上的互补性实现系统融合。其中,监控联网子系统采用科达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KDM系列视频监控产品,可实现当前苏州各县(市)公安局、各公安分局以及其他非公安监控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接入与智能整合,提供集图像监控、报警联动、GIS于一体的综合性治安防控应用。而指挥调度子系统则采用科达KDV系列视频会议产品构建,可通过高效视频编解码算法和丰富的功能特性,实现各调度会场间高清楚、高质量的应急指挥与可视调度等交互式视讯应用。整个系统结构清楚、浑然一体。

  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监控联网子系统

  在对监控联网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初期,有两个问题凸显在科达面前:

  第一,由于监控领域权威标准的长期缺乏和系统建设时间的不统一,导致目前分布在苏州全市范围内的各类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在技术体制、产品品牌等方面千差万别。从前端信号的采集、传输,到中心点的交换、控制,再到后端信号的显示、存储,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将给后期的联网整合带来很大难度;

  第二,在监控系统联网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模拟和数字两种。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联网时,传输和交换的均为模拟信号,常见的设备为视频光端机和视频矩阵。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联网时,传输和交换的均为数字信号,常见的联网设备为视频编解码器和控制服务器。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而对于此次监控联网系统,采用何种技术将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实施效果和后期的应用扩展。


  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监控技术未来走向的具体分析后,科达最终决定采用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种特征相结合的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对此次监控联网项目进行规划。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必须采用数字化技术。采用模拟联网技术时,由于信号在传输和交换时未经压缩处理,因此在保证信号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与数字联网技术相比,模拟联网技术在组网灵活性、应用扩展性、集中治理性以及线路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而这几点在此次监控联网系统中又是必须重点考虑的。而且,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类高效编解码算法的出现,目前已经可以实现低带宽下的高清楚视音频应用了,编码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差距正在缩小到越来越难以辨别的程度;

  其次,必须采用网络化技术。作为一个跨地域的联网项目,其网络化特征必须非常突出。早期的远程监控系统均带有明显的本地化特征,即使采用的是数字化监控设备(如视频编码器或DVR),所构成的系统仍然缺乏全网集中性,用户需要分别登录这些设备,才能完成图像的浏览与控制。而网络化监控系统则通过设立一个统一的中心监控平台对系统内所有视频编码器及DVR等设备进行集中治理与控制,平台与这些设备之间通过数据网络互联,采用分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用户仅需统一登陆该平台,即可完成全网中各个监控点的控制和图像的浏览与调用;

  最后,必须采用智能化技术。单纯的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仅仅解决了传输与控制的问题,而对于此次监控联网系统,要实现真正的应用整合还必须依靠智能化的监控系统技术。智能化的监控系统以网络化传输、数字化处理为基础,以各类功能与应用的整合与集成为核心,实现单纯的图像监控向报警联动、GIS、GPS、流媒体、图像识别以及移动侦测等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与延伸。

  基于上述规划思路,科达提出了基于KDM系列视频监控产品的联网解决方案。KDM系列视频监控产品是科达在多媒体处理和多业务通信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视频监控产品,可以为此次系统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监控联网解决方案。方案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苏州社会治安监控图像汇接系统成功案例(图一)

                                                                                                                 图1

  在市局设立KDM2000中心监控平台,通过公安现有的内部数据通信专网,将下属各分局的监控系统连接起来,以数字化、网络化的媒体传输与信令控制实现对下属各分局监控资源的集中治理与统一调度。

  为了解决各分局已建监控网络在技术体制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带来的兼容性问题,科达提出了分布实施的建议:1)对于与本次规划方案相一致的分局,其已建监控平台可通过公安通信网与市局中心平台直接对接,以数字级联的方式实现其监控网络的平滑接入;2)对于无法数字级联的分局,可配置视频编码器与其监控中心的视频矩阵相连,监控信号由矩阵切换后送入编码器进行编码、压缩处理,然后通过公安通信网上传到市局中心平台;3)基于上述基础,对整个系统提出长远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设计规范,逐步升级和改造已建系统,从而实现全网统一与全面兼容。

  在智能化应用整合方面,此次方案充分考虑了苏州公安局重点关注的GIS功能需求。通过与GIS系统的融合,经过授权的PC客户端登录中心监控平台后,其操作界面将以矢量化的GIS地图为浏览背景,在具体的监控点信息标注的指引下,用户可快速直观地进行监控图像的定位、查找和调用。

  此次规划中采用的KDM2000是一款电信级的中心监控平台,与目前网络视频监控领域常见的服务器架构的监控平台不同,它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主控与电源均支持热备份,15个业务插槽可混插各类功能接口模块,单机满配置情况下可支持数千个用户接入。因此,此次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以及接入容量方面均居于领先地位。

  系统建成后,市局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PC登陆KDM2000中心监控平台即可实现全市范围内监控网络的集中治理和监控资源的按需调用。为了便于操作,KDM2000中心监控平台采用B/S的软件架构,客户端PC无需安装任何软件,以IE浏览器登陆即可。

  交互式、高清楚远程指挥调度子系统

  监控联网子系统解决了远程信息的单向传递,而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实时讨论并做出快速反应,还必须依靠于指挥调度子系统。由于后者带有明显的多方参与、双向交互和远程协作等特点,因此,科达采用KDV系列视频会议产品对其进行规划。方案如图2所示。

苏州社会治安监控图像汇接系统成功案例(图二)


                                                                                                                    图2

  市局配置KDV8000A多点控制单元(MCU)作为中心调度平台,市局和各分局设立指挥调度主会场和分会场,各配KDV8010A视频会议终端一台。终端与MCU之间通过公安通信专网相连。其中,终端完成两方面功能:一是对本地会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进行编码、压缩处理,然后通过公安通信专网上传到市局MCU;二是接收市局MCU转发过来的发言会场视音频码流,解码后输出到本地会场。而MCU则负责对所有会场终端的集中治理,并完成所有终端上传视音频码流的交换、混合及分发。

  通过该子系统,市局可随时召集各分局远程参与的各类指挥调度会议、行政工作会议、远程案件会审、远程教育培训等应用。这些应用在组织形式上大体类似,既可以通过会议控制软件集中治理,也可以在各会议终端处通过遥控器自主治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接入的视音频信号源有所差异。

  在指挥调度会议中,可接入监控联网子系统的社会面治安监控图像,通过多方参与的交互式讨论实现快速决策和远程指挥,随时应对突发治安事件。对于行政工作会议,接入的主要是会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可通过摄像机和麦克风实现信号的采集、输入。对于远程案件会审,一些非凡的影像资料可通过DVD、文本摄像机等设备输入会议系统,实现多方共享。而在远程教育培训中,则可以通过系统对双流的支持实现讲师画面与课件画面的同时传送与接收,讲师的画面由摄像机采集,课件内容通过PC输入。

  结束语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苏州正在以更开放的姿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谋求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而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和谐的人居环境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次图像汇接系统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安机关对整个社会面治安状况的集中监管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变能力,缔造一个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更为和谐的人居环境,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安全保障。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