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H.323角色组件包括:H.323终端、H.323网关(Gateway,GW)、网守(Gatekeeper,GK)、MCU(多点控制单元),关于H.323终端和H.323网关我想不用赘述,MCU在实际VOIP实现中经常是GK的一部分,它的角色也很明确:控制多点会议和组播。我们往往迷惑的是GK,它被认为是H.323中最有用的部件,可是我们不知道它该布置在哪儿?或者是否该被布置?的确如此,它和存在于M G C P中、称为Call Agent呼叫代理(现在呼叫代理的概念渐渐被MGC媒体网关控制器 概念融合和取代)的非常相似。区别是MGC是对MG和SG(这里又涉及到SG信令网关:它提供H . 3 2 3和SS7 ISUP信令操作的相互配合。跟呼叫代理一样它也被MG融合和取代了)进行控制,而H.323的GK是对IP网络中的H.323操作进行控制,包括MG和H.323终端。在CISCO实现中GK特性是CCM3.3的一部分,由于技术选型的原因,Cisco并没有真正使用GK的RAS特性来完成终端和MG(媒体网关)的注册、许可、治理。CCM里的GK选项主要用来完成控制其他CCM集群,实现带宽控制和呼叫分配等,也就是用来控制CCM(cisco callmanager)。实际上在一个简单的VOIP实现中,GK的确是可选的,假如不选它那么你采用的就是媒体端点(比如作为MG的Cisco2600路由器)自行选路的直接呼叫信令路由。最好的例子就是Cisco的VOIP拨号对等体配置概念。
MGCP:
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 E T 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所公布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 C P用于集中控制:Vo I P网关, 网络接入服务器和电路交换。正如名字所言,它的专长是通过MG和MGC控制媒体网关,适用于大规模IP 电话的使用。它经常与H.323同时存在于VOIP网络中,它可以与H.323实现交互,此时,它的MGC(或呼叫代理)就以一个H . 3 2 3 网守(GK)的身份进行工作的。这样处理就和H . 3 2 3网守的功能保持一致,即需要对H . 3 2 3终端进行地址转换以及呼叫控制服务。CISCO推荐使用MGCP作为VOIP网关的控制协议,实际上CISCO的大部分语音网关产品(包括Cisco 26/36/3700、VGA200、Catalyst4200等)都默认支持它。
SIP:
现在轮到分组语音技术的三大竞争对手(H.323、MGCP、SIP)里的最后一位也是最“年轻”“健壮”“有前途”的一位:SIP(会话初始话协议)出场了。S I P是用于因特网会议和电话服务的简单信令协议。它基于S M T P和HTTP ,是在IETF 多方多媒体会话控制( M M U S I C)工作组中发展起来的。它定义了因特网上电话和多媒体会议的过程。S I P是应用层协议。S I P是继基于文本的S M T P和HTTP 协议之后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模型。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客户机发起呼叫,服务器响应呼叫。通过遵循这些已有的基于文本的因特网标准,故障诊断和网络调试就变得非常简单了。S I P系统包括两部分:用户代理和网络服务器。
“瘦”客户端协议。在cisco的IPT网络中主要用作cisco ip phone向CCM之间的注册/治理的协议。实际上Skinny也可以通过SCCP(Skinny client conrtroll PRotocol)来治理和控制MG,但这已是老的语音网关设备如DT12+上才支持的了。Cisco不预备再支持它。
SS7:
S S 7是目前PSTN公用网中用以建立与终止电话呼叫的协议套。S S 7应用于包交换网络,这种网络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专用的链路、节点和设备。通常, S S 7是非关联的、公共信道、带外信令网络。但是,S S 7又可以在携带语音流量的链路上,经过真实的或虚拟的电路传输。对于SS7,网络工程师知道它但却不必精通它,只在与PSTN网租用线路时涉及到它,本文不再具体讲解,如有爱好可参阅ULTRA论坛另一篇关于SS7的文章:http://www.ultratechnology.net/forums/showthread.php?s=&threadid=15889&highlight=s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