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银行也怕。
对银行来说,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是资金流动。但是,假如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银行就成了只赔不赚的机构。怎样才能降低信贷治理风险,让银行贷出去的钱能收得回来呢?从控制上说,每次贷款,银行都要对用户的信誉、还贷能力有明确的熟悉。而这种熟悉在以前是凭着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或者是用某种工具套出来的。现在有了信息化之后,这些计算方式将变得简单、有规律可循。
银行信贷治理系统是最有效的降低信贷风险的手段。按照目前银行所要遵守的巴赛尔新资本协议,银行的信贷治理需要以客户治理为基础,以流程治理为主线,以信贷风险防范为目标。中创软件的信贷治理解决方案与很多类似方案一样,基于B/S体系结构,基于J2EE应用服务器架构。不同的是,它利用构件化技术,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及个人信贷业务的治理、统计、分析、监测、审批、控制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供信贷及相关业务信息的存储、汇总、收集、反映,为各层次的经营治理提供监控、决策、分析、预警等功能,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创新、经营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
信贷治理切忌亡羊补牢
信贷治理不是亡羊补牢之举—款都贷出去了再发现风险,就来不及了。所以,做信贷治理的要害是风险治理前移。这在中创软件叫“风险控制关口前移”。中创软件将风险控制、治理的侧重点由原先的贷后宏观分析转移到贷前微观控制。同时,系统将客户的“风险评估及风险分类”和“信用评级”贯穿所有信贷业务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将客户风险评级与债项风险评级相结合,并控制每一笔授信的风险;运用信贷风险预警方式去度量、治理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建立多维数据分析模型,进行贷后统计分析和宏观调控,并用来指导贷前的微观控制;以信贷业务中的各种审批流程统一信贷业务操作,从而回避人为操作的风险。
严格管控 控制风险
根据商业银行的治理流程及组织结构的变化,中创软件的InforFlow工作流中间件,可随时调整、修改信贷业务流程的定义,或增加新的业务流程,以适应商业银行不断变化的治理要求。
在整个系统中,中创软件全面采用构件化开发技术,将流程逻辑、业务逻辑充分分离,提取、封装各种业务单元构件。各种业务单元构件的自由组合,可形成流程中各种不同环节的业务处理功能。更重要的是,信贷治理也要有学习功能。过去拍脑袋得出来的“贷”或“不贷”的结论,现在必须引入先进的风险分析决策模型,结合银行的实际经验,形成适合国内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客户风险评级模型、债项风险评级模型库。
当然,不同的员工在信贷方面应该有不同的权限。系统必须设定灵活、严谨的授权授责治理。只有根据授信客户信用评级结果、授信行业、授信产品的风险度、授信项目的期限、授信项目所采取的授信担保方式、授信产品的定价模式以及机构、区域等多种纬度来定义授权授责,才能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授权授责要细化到控制某一具体的业务人员,从而便于总、分行进行各种细化的授权限额治理、便于总、分行各种治理制度的落实,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在交叉风险控制方面,要有各种指标的动态定义及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自定义各种组合治理的类别及组合治理的规则。通过灵活的组合治理来控制并治理各种交叉风险,如区域与产品、行业与期限、产品与期限等。另外,信贷风险的控制还要有辅助决策支持,建立面向主题的各种多维分析数据模型。对信贷业务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同时结合先进的金融数据模型,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猜测,以支持商业银行的授信决策。
系统逻辑结构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