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城域网成为分散办公首选解决方案

2019-11-04 21:28:43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城域网将在现代商务活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型分散商业活动可能成为城域网发展新的推动力。人们认为,城域网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了。
  
  分散办公方式成为推动力
  
  时下,城域网的发展正如火如荼。而“9.11”事件后,很多大型公司由于担心遭受恐怖袭击,正在考虑将公司员工分散办公,于是城域网成为分散办公首选的解决方案。
  
  核心雇员对公司商务发展举足轻重,采取分散办公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流动城区内对员工进行高效治理,并保证员工间协同工作。分散办公区域覆盖半径(距城中心)一般为30公里,公司在这一区域内设置多个办公地点,并运用高速网络将这些站点连接起来,使在所有地点的员工都能够高效联系,协同办公。
   

  图1 数字Cable用户趋势增长图
  
  图2 美国Web主机市场趋势图
  
  城域网应用新技术
  
  在未来几年内,这种基于城域网的分散办公模式将被大型企业所采用,这将对传统通信技术提出严重挑战,也为通信服务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类城域网应用中,SONET与TLAN(透明局域网)将成为两类要害服务模式。
  
  提起SONET,人们并不生疏,但TLAN,可称得上是“新生事物”。TLAN是一类仿效LAN技术的端到端的服务模式,与普通LAN类似,它通过交换级联方式扩展覆盖地域。以太接入技术的服务模式通常是“用户到ISP”,而TLAN与此不同,它采用的是一种用户“点到点”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已被一些通信服务商在城域网中进行成功运用,非凡适于整个城区内的分散办公。
  
  由于大多数TLAN都能以线速提供服务,因而为一些协作式应用系统(如视频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平台。在分散办公方式中,视频应用将成为要害服务模式,因为它能实现虚拟“面对面”会议,而不需要人员定期碰头,进行实地交流。
  
  TLAN市场应用前景
  
  虽然目前TLAN还不能运用于整个城域网,工作模式与普通城域以太网也没什么两样,但TLAN极有可能成为除SONET外,接入技术的首选。用户不用考虑TLAN接入线路本身的费用,而只需在访问时付费。假如TLAN得到普遍运用,完全实现以太网接入的端到端服务,将促使以太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对于大型商务活动中的分散办公,与SONET模式相比,运用TLAN可多设置2000多个办公点。理论上,TLAN客户是以太网客户,只不过在引入城域网环境后,TLAN要比以太网技术更优越。
  
  当然,TLAN也不是十全十美,其中配置费用就是一个问题。大型公司由于大量员工分散在各办公点,因而需要更多地考虑分散办公问题;而小型公司由于无力承担多办公点解决方案的费用,配置相对困难。另外,要使所有大型商务活动实现分散办公,据保守估计,需要发展大约20万个此类城域网,这远远高于目前的城域网市场开发规模,
  
  从近期来看,TLAN技术主要定位于大型商务活动,TLAN要真正在城域组网方案中形成市场规模,“接入城域网”必须经过实践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模式,这意味着,ip接入市场进入广阔发展的时期,同时,更多大型公司在内部采用分散办公模式。
  
  中小企业视频会议应用相对较少,但进行视频通信协作的呼声一直很高,假如用户真正能应用这项技术,就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究竟单一的语音交互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在大型商务活动中,众多公司员工进行分散协作办公,将有利于创造一种协作文化精神,并能促使一些相关的协作应用系统被开发出来。
  
  假如基于Internet的协作市场得以发展,将能促进纯接入以太网技术的大力发展,并赢得更广泛的客户群。据估计,在美国,目前基于IP的分散商务站点的需求量约为300万个,全部有条件地采用DSL方式接入。但若采用以太网模式,将更为理想,人们甚至想到了无线以太网接入方式。
  
  在所有可能的方案中,混合接入方案最理想。以太方案应用于高端领域,采用工作在100M,甚至是1G的TLAN服务模式;而在低端领域,则采用DSL方案。事实上,包含TLAN、DSL以及普通以太网的混合接入技术,要比类似的新一代数据/IP技术更优越,虽然后者是目前一些城域网开发商和通信服务商极力推崇的一项技术。混合接入方式无疑将在初生的城域网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但目前,它还不能像ATM或SONET那样,得到广泛运用。
  
  在大型商务活动中,任何员工都能通过视频协作系统进行分散办公,但分散协作办公系统真正能开辟广阔的市场,可能还要等上数年时间。要将以太网或任何其它普遍运用的宽带技术配置到大量分散站点,将是一项费用高昂的课题,据估计,在美国大约需要60亿美元。这将使一些传统电信服务商望而却步,而一些非传统通信服务商,则会参与这一行列的角逐。
  
  城域网的大规模应用时代虽然尚未到来,但它进入市场化发展却是迟早的事。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