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六类主流万兆突破---2005布线技术展望

2019-11-04 20:52:40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综合布线系统自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已经历了数次技术上的更新换代,从三类布线到五类布线,再到增强五类及六类布线,每一次的布线技术突破,都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将摩尔定律运用在布线领域,就显示出,每5年,布线技术将提供10倍的带宽以满足相应的网络运用需求。
  
  回首2004年的中国布线市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六类布线已无可争议地取代了增强五类布线系统而成为市场的主流。从增强五类到六类布线系统的平稳过渡:一方面是由于千兆以太网的运用已得到普及,从而使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六类布线系统价格的降低,也为广大用户选用六类布线系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西蒙公司的市场销售良好,尤其是六类布线产品的销售从2003年就开始占到主导地位。
  
  展望2005年的中国布线市场,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这种挑战将考验所有布线行业的从业者。唯有从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指导方针出发,才能真正地把握住机遇,并成功地战胜挑战。
  
  机遇
  支持万兆以太网运用的铜缆布线系统将在中国市场上获得突破。
  
  由于采用支持万兆运用的铜缆布线系统将比相应的光纤系统降低约40%的投资,IEEE从2002年起便着手制定基于铜缆的万兆以太网标准。根据目前的标准制定进程分析,正式的万兆以太网铜缆标准10GBase-T将于2006年6月颁布,而其所采用的布线系统将会是七类全屏蔽或是增强六类非屏蔽系统。鉴于此,从2004年开始,在欧美等国家中,许多用户已在新建或扩建的布线项目中采用了七类或增强六类的布线系统。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万兆铜缆以太网运用将首先在数据中心及其他需传输大量图像及设计资料的网络,如医院系统、远程教育及国防系统中被率先采用。可以预计,在2005年,我们将看到一些中国企业为率先采用万兆铜缆以太网而预安装了增强六类或七类布线系统。西蒙从六年前第一个向市场提供全套六类产品,五年前第一个生产出用于商用和满足标准的F级/七类产品,到率先推出符合标准的适合恶劣环境网络应用的工业化连接器,以及提供全套万兆以太网(10Gb/s)解决方案,也正积极推进万兆在中国的应用。
  
  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在2005年将进一步被用户所接受。智能化布线系统将使用户对布线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系统物理层的安全性及维护方便性。同时,采用了先进的治理软件的智能化布线系统,还将与布线系统相连的网络设备纳入其治理范围,从而为用户网络资产的治理提供一个实时监控的平台,满足用户对网络资产治理的要求。可以预见,在2005年,中国会有更多的大型布线项目采用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屏蔽与非屏蔽;有线与无线之争将尘埃落定
  
  多年来,屏蔽与非屏蔽布线系统之争一直存在。然而在2004年,我们看到了屏蔽系统在政府项目及某些非凡环境(如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证实了屏蔽与非屏蔽布线系统并不能简单地取代对方,而是在不同的用户需求及环境条件要求下各有运用的空间,并在2005年中都可取得相当的市场发展。
  
  2004年,我们也见证了无线网络对传统布线系统发起的强有力的挑战,并在市场对网络安全的质疑声中悄然退出人们视线。然而,不论是无线对有线的“替代宣言”,还是无线的现时“失宠”,其实无线和布线都无法互相取代。从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考虑以及在某些非凡环境如会议室、公共活动区等对网络连接方便性的要求看,我们相信在2005年里,无线与有线网络将互补发展,以满足用户对网络连接的不同要求。
  
  挑战
  布线市场安装、验收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布线实践一直超前于相应的布线国家标准。因而在布线系统的安装及验收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安装公司人员未能通过合格培训;安装过程中监理无章可循;布线工程验收无完整测试报告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用户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其在布线系统中的投资并不能在未来的网络运用得到体现。随着用户对网络传输速度要求的日益提高,不规范的布线系统安装及验收操作的危害性将逐步体现。在某些案例中,我们已看到用户在决定运用千兆以太网时才发现已安装的布线系统中有近四成的信息模块不能支持新的运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安装、验收不当及假货的存在。因此,我们相信在2005年里中国布线行业将面临着严重的市场考验。
  
  展望
  2005年,新的布线标准国家规范将正式颁布并在市场上进行宣传推广。我们相信,这将为中国布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而唯有每个业内人士均能从行业发展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布线行业才能在用户中树立起应有的信誉,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