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 冯建强)
一、智能网的发展现状
智能网(IN)的第一个国际标准IN CS-1由ITU-T在1993年批准,它只能控制呼叫的一方,并且仅有一个应用过程控制该方的呼叫。在Q.1214中定义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是简单的两个用户间的点到点呼叫模型。CS-1 INAP协议使用SS7的事物能力(TC)来传输协议消息。随后的IN CS-2标准可实现个人和终端的移动性,它定义了SCF到SDF间的接口。而IN CS-3标准的目的是实现智能网与B-ISDN的综合,提供宽带多方/多媒体业务控制。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智能网仍然基于CS-1标准,不具有多方/多媒体呼叫控制的业务逻辑,虽然CS-2标准可实现多方/多媒体呼叫控制,但其业务部署和接入方式还不够开放。
二、传统智能网的技术局限性
1.业务开发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网络结构和协议的底层细节来部署智能网业务,业务生成不够灵活。
2.若在现有的网络上部署新的业务,为了保证新业务不会给已有业务带来负面的影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大量测试工作。
3.标准协议过于复杂。许多情况下,不同版本的通信协议和业务逻辑使得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互通起来非常困难,这更增加了小型设备商和第三方业务提供商进入智能网市场的难度。
4.电话业务的可靠性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使其智能网平台必须用容错设备和专业软件来实现。
5.网络结构不够开放,缺少业务生成、业务治理、业务部署的标准接口,而这些标准接口能够使非专业人员使用商业软件开发工具开发智能网业务,甚至能够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业务;另一个限制是业务组件间缺乏在线回扣功能,在线回扣功能能够促进智能网组件的动态重用。
6.传统智能网的网络治理和信令相互分离,处于不同的平面,使用不同的协议和接口,即使许多相同的信息也要分别执行,主要原因是不同解决方案仅专注于不同电信网络和业务的非凡需要,所以导致协议结构越来越复杂。
随着电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分布式对象结构更适于帮助运营企业快速部署新业务,提供开放的接口,综合网络治理和信令。另外,利用中间件技术能够使业务逻辑独立于底层软硬件结构和通信协议。
三、智能网的新技术
当前,许多组织正在开发增强智能网能力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PINT、Parlay、JAIN和IN/CORBA互通,IETF PINT解决Internet应用如何发起并丰富电信业务的问题,Parlay和JAIN技术规范了面向对象的业务控制API,方便企业IT系统接入、控制和配置智能网业务,OMG的IN/CORBA互通规范使得基于CORBA的系统能够与现有的IN互通,以促进采用CORBA实现IN的功能实体。
1.PINT技术
PINT技术可以将Internet资源和电话业务综合起来,不仅标准化了从Internet接入到智能网SCP方法,而且能够开发一部分执行在Internet域、另一部分执行在PSTN域的新业务。当前已经发布了PINT协议版本1,它能使基于ip网络的终端调用电话业务。
PINT协议规定了所用的SIP协议,并对SIP协议和相关的SDP协议做了非凡扩展。由于重用了IETF标准和方法,它非凡适合于基于SIP结构的Internet媒体会话控制,假如SIP成为IP电话的基础下一代核心网络的呼叫信令,这一点将更加重要。另外,由于IETF标准发布及时,灵活性强,可扩展性好,几乎所有主要的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都参加了IETF组织。而且ITU-T SG11已经考虑将PINT包含在IN CS-4功能结构中。
PINT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而且PINT网关与SCP的互通还没有规范。同时,PINT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它阻止IP终端直接参加呼叫控制,而IP终端参加呼叫控制会极大地提升IN和Intenent业务的融合。
2.Parlay技术
Parlay工作组成立于1998年,旨在规范面向对象的业务控制API,并独立于底层的通信技术。其业务目标是为第三方业务提供商提供市场,使业务更加满足单个企业的需要和用户个性化的需要,促使较小的IT公司也能够开发电信业务,而电信运营商从用户对智能网平台的访问中获利。
Paraly定义了两类接口,第一类是框架接口,它提供了信任和安全治理、事件通知、完整性治理和业务注册、业务订购、业务发现等模块。其中,信任和安全模块是客户访问框架的出发点,使客户可以查找感爱好的业务,定购和选择要访问的业务,同时,在客户注册到框架之前,必须得到框架的认证。事件通知模块主要用于通知客户应用所发生的与服务相关的事件。完整性治理模块包含负载治理、故障治理和操作维护治理等模块的接口。业务注册模块使业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可以注册到框架,注册业务必须指明所提供业务的类型。业务查找模块使客户应用可以查找当前框架所维护的业务类型及其业务属性的列标。业务订购模块使企业运营商可以定购这些已经注册到框架的业务。第二类接口是业务接口,每个Parlay业务都实现一个业务治理接口,当客户应用请求使用该业务时,即发送给客户应用。Parlay规范定义了呼叫控制、用户交互、终端能力、消息和连通性服务以及在线治理和计费服务等。
Parlay API使用户或第三方控制的业务能够与IT系统(如电子邮件、用户数据库等)综合起来。
3.JAIN技术
JAIN(面向综合网络的java API)组织的目标是综合Internet和IN,实现业务的可携带、网络的融合和安全的网络接入等功能。业务可携带是指利用Java的移植性,使一种业务可在所有的系统平台中运行。网络融合是指答应业务运行在PSTN、分组网和无线网上。安全接入是指答应电信网络之外的应用可以直接接入网络资源和设备,执行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JAIN规范工作主要分为两个组,一个是协议专家组(PEG),目前,PEG规范了到SS7的TCAP、ISUP和MTP的接口,以及到SIP、MGCP和H.323的接口;另一个是应用专家组(AEG),它规范在Java框架中生成跨越PEG规定的所有协议的应用所需的API。目前,AEG规范了呼叫控制(JCC)API和调度和事务(JCAT)API、安全网络接入API、业务生成环境(SCE)和业务逻辑执行环境(SLEE)以及连通性治理。JCC/JCAT的目的就是对业务开发者隐藏所有底层协议,提供统一的与底层网络接口的方法,使业务应用仅与JCC和JCAT接口交互,随后通过JAIN适配器将呼叫和数据传递到不同的网络。JAIN SCE和SLEE与IN的SCE和SLEE作用相同,JAIN业务生成环境定义了标准的Java业务模块,这些模块用图形工具和Java组件(Java Bean)描述,可以将不同的业务模块综合起来定义新的业务。业务生成后,可以在业务逻辑执行环境中测试和部署。JAIN业务逻辑执行环境基于Java虚拟机、EJB和其它Java应用。在SLEE中部署的业务都是信任域的业务,为了实现网络的安全接入,JAIN与Parlay合作,规范了JAIN业务提供接入(SPA)API,使得与JAIN兼容的实体可以访问Parlay框架,接入框架支持的业务。
4.IN/CORBA互通
CORBA是OMG定义的软件结构,它能使软件对象相互通信,改善系统的扩展性,增加软件的重用,实现语言独立。IN/CORBA互通规范的目的是提供现有业务结构与CORBA业务对象互通的方法。IN/CORBA互通规范提供了标准的接口,答应IN业务能够开放、分布地实现。另外,该规范答应基于CORBA的系统间通过现有的SS7实现传输网络CORBA消息的互通。
虽然IN/CORBA为IN提出了许多未来发展目标,但其方案没有专为IN业务开发的非凡支持项,且CORBA运行在电信系统所要求的高容错性、实时性的环境中仍有局限性。这些问题在IN/CORBA规范中没有说明, CORBA这一通用的分布式系统很难满足电信系统所需的非凡标准。
四、智能网发展方向
从以上几个技术标准来看,智能网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使用通用的中间件技术,如CORBA。中间件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提供了分布执行的业务逻辑,而且提供了融合网络资源的平台,开放了与其它域间的访问。随着中间件接口的标准化,可以用较小的、可治理的、标准的软件组件构成整个业务架构,形成为独立业务提供商和第三方业务提供商提供机会的开放市场。
桥接的标准化也是一个共同的趋势,这样就能够融合传统的相互隔离的企业网络、公用业务网络、私用业务网络(如PBX)、Intranet、Internet和目前的智能网等,同时能够提供更加灵活、更加复杂的业务,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强大的业务订购、接入和配置接口。
第三个趋势是使用通用的IT软件解决方案用以加速业务的开发周期和提供复杂的业务,降低业务的开发成本,使业务逻辑在跨越多个网络的分布式环境中执行,以新的方式利用现有的业务网络,使不同用户可用不同的终端访问业务。
智能网业务发展的共同趋势,是用户可以在任何网络上使用任何终端接入其自己定制的个性化业务环境,该业务环境综合了语音、数据、消息、多媒体会话,具有灵活的多方和会议呼叫控制能力。这些增强的业务结构依靠于其它技术,而这些技术本身还没有足够成熟。下一代智能网平台将综合各种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却有不同的应用场合。
从网络的安全接入方面考虑,Parlay和PINT都对安全认证做了具体的规定。在Parlay中,用户只有与Parlay框架相互认证后,才能访问订购的业务;PINT利用了SIP认证和加密方法,并能够保证网络安全接入的要求。JAIN的JCC/JCAT API主要面向电信运营领域的业务,提供统一的、隐藏底层通信协议的呼叫控制API。为了安全开放网络,JAIN和Parlay合作规范SPA API,JIAN SPA采用了Parlay的安全特性。
从开放性方面考虑,由于Parlay独立于底层通信协议规范呼叫控制API,所以Parlay最大可能地开放了电信网络的功能。PINT只定义了有限的从Internet发起到PSTN呼叫的能力,所以开放性不如Parlay。
从方便业务开发方面考虑,由于Parlay提供了标准的API,IT人员可利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和分布式软件的开放方式开发业务。而PINT是基于SIP协议的,虽然SIP协议本身相对简单,基于文本消息,但仍然不如API方便。所以,PINT适合电信运营商开发业务,而Parlay更适合于第三方业务开发商应用。
从API到底层协议的映射方面考虑,Parlay API可以选择到INAP、SIP协议的映射,也可以统一调用JIAN的JCC/JCAT API,随后由JAIN协议适配器实现到各种网络协议的映射。由于INAP协议面向电路交换的业务控制,所以不能实现IP网上的多媒体呼叫控制,而且在没有采用IP SS7网的条件下,应用服务器只能与指定的软交换关联,所以映射到INAP协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Parlay API映射到SIP协议能够支持强大的呼叫控制能力,并且在SIP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信令协议时,确实具有很多优点,但将所有的API映射到SIP协议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采用结合JIAN API的方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到不同网络信令协议的映射问题,而且在软交换实现JAIN的JCC/JCAT API时,应用服务器和软件以及软交换之间将是一个统一的基于CORBA的分布式结构。
五、结论
在目前的分布式执行的智能环境中,传统的IN、PINT和Parlay中任何一个技术都不可能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这些技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同存在。Parlay非凡适合于向企业域提供安全接入到IN的业务,能够满足企业和用户个性化业务需求;PINT适合于在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上开放Web服务,使用户能够灵活接入到IN的业务;IN主要是提供公众化的、需要大量业务数据的业务。通过IN与CORBA的互通,不仅可实现电话业务与Internet业务的综合,而且可以实现业务信令和TMN的平台统一。
未来的智能平台应该是具有统一业务治理和网络治理方法、具有安全标准开放的API、具备强大的多媒体呼叫控制能力、能够跨越不同网络的分布式业务平台,这正是电信信息网络架构(TINA)组织研究的方向。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