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定位ATM

2019-11-04 11:49:55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任何技术归根到底都是由应用需求推动的,然而能满足应用需求的技术往往并不止一个,那么当前的网络技术热点:ATM、千兆以太网和第三层交换,究竟哪种技术能够获得用户青睐,并最终占领市场呢?


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确几个基本观点,这样才能够界定范围,避免误解。ATM、千兆以太网和第三层交换,究竟哪种技术能够获得用户青睐,将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操作是否方便、可靠。所以,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就非常重要。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复杂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为复杂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靠和不易使用的因素。
·习惯性习惯性包含着对用户已有投资的保护,深入来看,还涉及用户的使用习惯。正如一位名人所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在面临许多新的选择时,人们更偏爱与他们使用习惯相近的东西。因此,先一步上市的产品往往能占领更大的市场,后来者即使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却仍然会处于下风,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由此来看,一些计算机大公司经常向知名大学慷慨馈赠产品,其目的不言自明。

比较ATM与千兆以太网

1.快速以太网挡住了ATM向桌面扩张
在OSI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模式中,ATM和千兆以太网只涉及低二层,而第三层交换技术,顾名思义当然属于第三层。在低二层网络技术中,以太网是人们用得最多,因而也是最熟悉的技术。基于ALOHA原理的以太网协议非常简单,网上的节点想发送就可以发送。为了提高效率,又增加了监听和碰撞检测。为满足人们对带宽的不断增长的要求,出现了交换式以太网,它比共享式以太网的传输效率高了许多,而且在每个端口只连接一个站点时,消除了碰撞冲突,可实现全双工通信。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又出现了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可以说以太网的发展史就代表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发展历程。它是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因而具有巨大的惯性。廉价、简单、快速的以太网技术挡住了ATM向桌面系统的扩张,至今仍然牢固地占据着LAN的阵地。
2.ATM具有电信网所有特点
WAN具有和LAN很不一样的特点。由于WAN涉及地域广大,其建设、维护和治理是由电信部门或少数专业公司控制的,形成所谓的公用电信网。它们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极力避免用户涉及和干预电信网内部的事情。通常,公用电信网的治理者希望用户把电信网看作是一个黑匣子,仅向用户端设备提供一个简单的用户接口,使用户能方便地使用公用电信网,而把主要的功能尽可能地集中在电信。电话系统就是这种模式中最成功的一个典范。与集维护、治理和使用于一身的LAN不同,在WAN中用户只是使用者,公用电信网的治理者是服务的提供者。由此就形成了WAN的许多特点,例如,为了计费的需要,WAN一般都是面向连接的,因而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耗时颇长的建立连接过程,用完整的全地址来进行呼叫或拨号,在数据传输阶段则使用简化的连接标识符进行通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目前在电信网内部把传送数据和传送控制信息的通路分开,形成所谓的带外信令,使得电信网内部的传输协议变得相当复杂。ATM技术起源于B-ISDN,具有电信网技术的所有特点。3.ATM技术的复杂性
ATM技术非常复杂,它分为AAL层、ATM层和物理层等三层,每一层又都分为两个子层。在AAL层,用户通常要运行两个协议:一个用来向网络传送控制信息,称为控制面(ControlPlane);另一个用来传送数据信息,叫做用户面(UserPlane)。ATM网内部也使用带外信令机制,ITU和ATM论坛所采用的信令还不一样。ATM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使用类似于电话号码的十进制数字进行呼叫连接。其呼叫编码目前有四种之多,尚未统一,最长可达20位。在每个ATM交换机上,建立连接过程需要10~30ms的时间,相对于最快10μs的ATM交换机速度而言,10~30ms实在是太长了。此外,为保证服务质量所需的资源预约等也要在此阶段进行,更增加了建立连接的时间。所以现在ATM网中多采用永久虚电路(静态路由)。这就限制了ATM网的伸缩能力。ATM信元的53个字节中,有5个字节的信元头,编码效率不高。其他协议的数据包要经由ATM网传送时,必须在入网处分解转换为ATM信元流,出网时再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包。若信道质量不是足够高,或因传输控制策略不佳,就会出现信元丢弃现象,而一个信元的丢弃将导致整个数据包的重传。这些处理都会增加系统开销,加大传输时延,降低ATM网的传输能力。使得广为宣传的、ATM技术的各种优越性大打折扣。
且不提昂贵的价格,只要想象一下在无连接的、突发式的、用户既有使用权、又有治理权的LAN中使用ATM技术将会出现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TM技术不能延伸到LAN领域中去了。


ATM的正确位置与挑战

ATM本来就是一种电信技术,在电信领域中它的各种优势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计算机网络的观点来看,ATM技术作为一种传输技术在WAN中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要简化端用户间的接口。ATM技术把物理层以上大部分协议所执行的功能都移到端设备中去完成,仅保留信元的概念以简化交换节点的处理,提高传输能力。而这里的端设备绝不能是端用户的设备,只能是ATM网的端设备。换言之,不能把它从交换节点移走的功能推给用户来完成。ATM网的治理者,即服务的提供者应当在ATM网的人口处设置专门的访问设备来完成这些功能(就象X.25网的PAD)。掩盖ATM技术的复杂性,向用户提供熟悉的接口(如以太网接口)。其次,即使在WAN中,ATM技术也不能一统天下。在诸如VPN(虚拟专用网)这类可以使用PVC(永久虚电路)的应用领域,没有其他的技术可以和ATM竞争。但对于那些突发性的、数据量较小的用户来说,直接使用ATM网显然并不合适。
在网络的第三和第四层,TCP/ip协议是当今使用得最广泛的传输协议。随着Internet的迅速升温,TCP/IP协议族的地位已没有任何其他技术可望其项背。因而TCP/IP技术也具有了巨大的惯性。现在任何一种操作系统都能够运行TCP/IP协议。原有的网络协议也无不向IP靠扰。所以有人认为,三、四年内,网络协议将统一到IP协议上。该协议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IP数据报(Datagram,这是IP协议数据单元)和IP地址来屏蔽低层协议的细节。换言之,IP协议对低层协议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与任何低层协议协同运行,对IP协议来说,低层是透明的。所以,IP数据报既可以在以太网上跑,也可以在ATM网上运行。只不过I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的亲和性要好得多,因为它们都是无连接的协议。而IP数据报要通过ATM网就会麻烦得多。并由此形成了当今很热门的“IP和ATM结合”问题。但是从IP协议的角度来看,ATM只不过是众多WAN传输技术中的一种。目前它可能是性能最好的,但并不排除将来出现性能更佳的、与IP技术更轻易结合的WAN传输技术。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跳过ATM网,直接在SDH上跑IP数据报的“IPOverSDH"技术,甚至有直接在光缆上构造IP网的“IPOverFiber"技术。作为电信业界宠儿的ATM技术,只有努力解决上述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发挥也自己固有的优势,巩固它在WAN中的地位。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