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OSI参考模型和FC光纤通道分层模型的比较

2019-11-04 01:23:01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OSI vs FC模型比较OSI参考模型供分为7层,依次是: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功能为定义了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的电磁标准,Bit流的编码及网络的时间原则,如分时复用及分频复用。决定了网络连接类型(端到端或多端连接)及物理拓扑结构。说的通俗一些,这一层主要负责实际的信号传输。    2、据链路层(Data Link Review):在两个主机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向物理层传输数据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使之无差错并合理的传输。     3、网络层(Network Layer):主要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阻塞控制等功能。     4、传输层(Transfer Layer):最要害的一层,向拥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它屏蔽了下层的数据通信细节,让用户及应用程序不需要考虑实际的通信方法。    5、会话层(Session Layer):主要负责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即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治理数据的交换。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处理通信信号的表示方法,进行不同的格式之间的翻译,并负责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保持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连接所需要的数据记录,为用户服务。    在工作中,每一层会给上一层传输来的数据加上一个信息头(header),然后向下层发出,然后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对方主机,对方主机每一层再对数据进行处理,把信息头取掉,最后还原成实际的数据。本质上,主机的通信是层与层之间的通信,而在物理上是从上向下最后通过物理信道到对方主机再从下向上传输。任何一层的改变都不会影响其他层。     
    OSI参考模型和FC光纤通道分层模型的比较(图一)
        光纤通道采用五层模型结构,但是所分的层不能直接映射到OSI模型的层上。其中FC-0到FC-3对应OSI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FC-4是为上层应用协议(如SCSI、ip等等)提供到光纤通道的接口。为了向OSI上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提供服务,光纤通道可以与上层协议集成(ULP)。    
    OSI参考模型和FC光纤通道分层模型的比较(图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