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盘片厂商的生产工艺的改变或调整。比如8X的盘片,已经推出多年,但厂商的Media Code可能仍只一个,刻录机厂商所检测的可能是第一批盘片,但在以后几年中,若盘片厂商改进了生产工艺、染料,或是在某地开设了新的工厂,就有可能造成盘片特性的改变。那些规模较小,品控不是很严格的盘片厂商,就很可能出现同一Media Code的光盘,但品质有较大改变的情况。可是,对于刻录机厂商而言,并不能随时检测到这种可能的改变,但若仍用原有的写入策略来应对这些特性已经改变的盘片,写入质量就会下降。第二:盗码盘的出现。每一个DVD光盘生产商,在理论上讲都应该在DVD论坛备案,并申请唯一的Media Code用于自己的光盘产品,但有些光盘小厂为了省钱省事,就会盗用市场上口碑较好的光盘盘码,比如在发烧友中口碑极佳的日本太阳诱电公司(TY),就是被盗用盘码最多的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刻录机仍然按Firmware内部的记录去对应,那么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人说,许多厂商都推出了实时的OPC技术,比如明基的WOPC,它那在刻录时表现出很“难看”的曲线不就是一直在做调整吗?应该可以应对突发的情况呀。事实上,这种OPC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及时修正原Firmware写入策略所不匹配的地方。不过,对于品质较差的产品,WOPC的作用仍然有限。这是因为初始的功率已经根据原先的写入策略定好,而且写入的激光脉冲时序控制也设置好了,这对于刻录品质也相当重要,WOPC这类的技术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可若当初始的功率和时序控制就是错的,那么WOPC的作用也就相当有限了。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写入策略的示意图来进一步说明。标准的写入策略时序图,Po代表最佳写入功率、Pe代表擦除功率、Pb代表基准功率,三个不同的颜色坏代表了写入数据时三个不同的阶段在一个标准的写入策略中,有三种写入脉冲,第一就是顶点脉冲(Top Pulse),当数据脉冲的首沿到达第两个时钟周期后(这个时钟是信道脉冲时钟,单位为T,DVD一倍速时,T=38.23ns,16倍速时T=2.389ns)开始,持续时间为Ttop(上图中的灰色区域),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多脉冲(Multi Pulse),它于记录数据的尾沿处结束,每个脉冲的时长为Tmp(上图中的淡红色区域),之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冷却脉冲(Cooling Pulse),其时长为Tcl(上图中的淡蓝色区域)。上图中,表示的在写入一个8T和3T时长的数据时的写入策略。显然这就是涉及到了Ttop、Tmp和Tcl三种不同时序控制,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对于每种盘片来说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它们也是DVD刻录时最重要的三个时序(在DVD刻录时,并不是只有这三个时序参数,但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下表就是有关Tmp的写入策略代码说明:表中的T代表信道脉冲的时长,视刻录速度的不同而不同WOPC可以校准最佳功率值,但对于Ttop、Tmp、Tcl的校准则基本没有帮助。所以并不算是完整的写入策略的优化技术。相比之下,各厂商的自动写入策略优化技术则在时序优化方面进行了自己的尝试。当打开自动写入策略优化功能时,刻录机将不再考虑盘码是什么,而是进行实实在在的在光盘的功率校准区试刻进行相应参数的检测。在DVD-R的规范,这个区域称为(PCA、Power Calibration Area),在DVD+R规范中,这个区域分为光盘内侧测试区(IDTZ,Inner Disk Test Zone)和光盘外侧测试区(ODTZ,Outer Disk Test Zone)。DVD-R的PCA容量为7088个扇区,而DVD+R的IDTZ和ODTZ各为16384个扇区。在测试过程中,主控芯片将记录测试后得到的最佳功率和相应的时序参数,这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功能。从理论上讲,当写入策略生成后,再配合实时OPC技术进行后面刻录,就可以保证应有的刻录质量了。因此这种自我学习的写入策略自动生成功能,的确可以有效应对未知或是盗码盘片。不过,在现实的使用中,对于Firmware已经支持的正规盘片(不是盗码盘),厂商们并不建议打开自动写入策略,因为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究竟几百块钱的刻录机所使用的芯片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不可能与实验中专门进行盘片分析的仪器更好使,要不光盘与刻录机厂商也就没必要花大价钱添置那些光盘测试仪器了。只有当碰到未收录进Firmware或使用盗码的盘片时,这一功能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力。从原理上讲,自动写入策略的立意是很好的,假如能切实发挥作用的确是很有用的。从国内外媒体(包括我们)的试用情况来看,自动写入策略虽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于某些盘片来说,可谓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综合的表现并不是十全十美。这是因为盘片的特性千变万化,起始的参数校准,并不能确保全程的刻录效果,更何况依靠本身的芯片处理能力,能否在有限的校准区内完成参数的调校还是很难说的,尤其是碰到极为低劣的盘片,自动写入策略也基本是回天乏术。在一些刻录论坛的讨论中,我们也会发现对这类写入策略优化功能的探讨,有些人就会抱怨它并不能做到100%的有效,当然100%是肯定不可能的,但假如用户对这一功能的信心无限扩大就会比较危险。厂商们对这类技术的态度基本也是比较务实的,对于很次的盘片,也明确表示了“可能会无能为力”。当媒体进行测试时,假如100张盘片赶上一两张这类的盘片,会觉得不算什么,也许会说不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几,可假如是一个用户正巧用到这类的盘片,对他来说是100%的损失。这个道理,用户一定要明白。小结:实话实说,自动写入策略的确是有效果的,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刻录机的盘片兼容性,以前刻录质量不高的盘片很可能因此而大幅度提高质量,以前不能刻录的盘片很可能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世上没有万能的东西,产品和技术都是如此。假如用户盲目的认为,有了自动写入策略,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低价低质的盘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好象汽车上所用的ABS防抱死系统,有了它只能说是提高了在湿滑路面上刹车时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而不能说有了它,碰到什么紧急情况都会高枕无忧。刻录质量说到根本,主要还是看盘片的质量,因为刻录机永远是被动地去迎合盘片的特性,主动权永远在盘片手里,所以为了自己的数据安全,还是尽量选择质量好的盘片,至于自动写入策略——就当作一是种应急手段吧(比如手头上的确没有好的盘片可以使用)。QQread.com 推出Windows2003教程 win2003安装介绍 win2003网络优化 win2003使用技巧 win2003系统故障 服务器配置 专家答疑 更多的请看:http://www.qqread.com/windows/2003/index.html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