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就是沙子”,两天前当笔者和美国三大无线芯片生产商Atheros公司技术工程师的一次对话中他这样说到。
当无线网络在国外刚刚兴起的时其产品售价高达几百美元,而现如今在国内,很多108M无线产品价格甚至已降至百元左右。简单的说,随着某项技术的发展,成本的减少,其成型产品的价格必将不断下调,尤其像无线技术这样正在飞速发展的技术,从芯片到沙子的转变将会是更快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802.11n时代,笔者担心其高昂的价格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同时也相信它会比大多数新兴IT产品的降价都要来得快。如果我没理解错这位工程师意思的话,目前无线产品的成本已经低至我们不敢想象的地步了。
应该是在2003年,“无线”一词开始频繁的在国内媒体中亮相,短短的几年中无线技术虽在国内有所普及但还是有很多人并没有接触过无线局域网,其中更是有大部分人对无线仍抱有种种的疑问,下面我们不妨来一次模拟问答,让大家对无线局域网再多一些了解。
使用无线到底有什么好处?
1:首先,无线网络安装十分方便,不需要布线、无需破坏原有装潢(尤其是新居),只需一套无线产品即可组建网络。 //本文来自电脑软硬件应用网www.45it.com
2:无线网络相比有线网络灵活性要高,你可以真正体会到网络无处不在的感觉,随时随地都可上网。
3:无线管理容易,通过软件简单管理设置即可实现隔离用户、拒绝用户等功能。
4:无线拆装方便,不至于移位后重装布线,增加成本。
5:网络重建快速,扩展网络简单,只需多加无线网卡即能满足要求。(对于中小企业、SOHO型用户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能告诉我无线有那些缺点吗?
俗话说:“人无完人”,其实产品也一样,尤其是像无线这样还未被广泛认可的产品,受到置疑也是正常的。
曾经有人断言,无线网络永远不能成为真正企业级的产品,原因只有一个--稳定性。
由于无线网络的传输距离有限,而所有的计算机之间又都必须在该有效传输距离内,因此在过长的距离下无线网络的覆盖是有限的。
以上两点应该是目前制约无线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目前绝大多产品还都是够用的。
什么是WLAN?
WLAN为Wireless LAN的简称,即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快速接入以太网的技术。综观现在的市场,从IEEE 802.11a、IEEE 802.11b再到目前的IEEE 802.11g无线技术在性能、价格各方面均超过了蓝牙、HomeRF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无线接入以太网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
听说无线网络辐射大
说道无线的辐射问题,笔者不得不再把手机搬出来比较一下了。目前市面上使用的CDMA手机其工作时发射功率为1.55瓦特到1.07瓦特之间,GSM手机发射功率的最高值是1.49瓦特,最低为0.22瓦特,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距离两英尺以最高发射功率计算,一个802.11b无线设备所产生的辐射仅为每平方厘米2微瓦,而性能更高的所释放的辐射就更小。
这个数据是怎么一个概念呢?不妨跟一些参照物比较一下:电视、收音机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大概是每平方厘米1微瓦,而802.11b设备的辐射只不过是这个数据的2倍,802.11g产品则与之相当,所以在WLAN的环境中一般不会感到任何的不适。
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不能大于10mW,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对宽松,比如:日本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的上限是100mW,欧美一些国家是50mW左右。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产品一般都符合欧美国家的标准。手机在功率大的时候可以到1W多,绝大多数无线路由器的发射功率也就在50mW ~100 mW之间,而无线网卡的功率一般在10mW以下。《无线网络辐射不可怕 再谈安全使用》
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有哪些?
最常见的有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其中:IEEE 802.11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b又被称为Wi-Fi,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也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率调整为 5.5Mbps、2 Mbps和1 Mbps带宽。无需直线传播传输范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米,是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传输协议。
目前市场中的无线产品基本上以符合IEEE 802.11g协议的54M产品为主,另外还有一些传输速度更快的SUPER G无线产品(108M),同样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
我需要购买那些无线产品才能组建个家庭无线网?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无线路由器。如果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您不需要再购买无线路由器,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相应的无线网卡即可。
由于无线路由本身就是无线+有线的结合体,我们在使用无线功能外同样可以使用其有线方面的功能,有线+无线的组网将让您的家庭网络变得更加灵活。
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或“桥接器” 。对于一般家庭用户而言,除非您的房间非常大,否则没有必要再添购一台无线AP,而且就价格而言AP普遍要比无线路由贵的。
另外,笔者建议大家在购买无线产品是最好统一使用54M或108M的产品,如果互相串用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同品牌的产品一起使用,在兼容性方面可能会更好些,而且以套装的形式购买(无线路由+无线网卡)价格也会更便宜些。
WI-FI和WIMAX的区别在哪?
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接入技术,其信号传输半径只有几百米远。Wi-Fi的目的是使各种便携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能够在小范围内通过自行布设的接入设备接入局域网,从而实现与Internet的联接。Wi-Fi网络使用无绳电话等设备所使用的公用信道,只要有一个“热点”和一个高速互联网连接,就可在其周围数百米的距离内架设一个Wi-Fi网络。
WiMax是一种无线城域网(MAN)接入技术,其信号传输半径可以达到50公里,基本上能覆盖到城郊。正是由于这种远距离传输特性,WiMax不仅能解决无线接入问题,还能作为有线网络接入(Cable、DSL)的无线扩展,方便地实现边远地区的网络连接。
WiMax、Wi-Fi和3G
无线信号干扰问题严重嘛?稳定性怎么样?
是信号就会被干扰,无线信号同样是如此。
我们现在的无线产品和其他一些消费产品用的是一样频率的无线电波(2.4 GHz),所以他们之间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如果您家里安装了无线网络请尽量远离其它频段在2.4 GHz的设备,尽量避免干扰。家里的数字无绳电话和“信号”杀手微波炉都是我们要注意的。
无线产品放在家里哪合适?
无线路由摆放的位置甚至可以对信号造成明显的影响。
1:确定在无线路由器和客户端之间没有障碍物。(尽量避免过多的障碍物)
2:最好把我们的无线路由器放在以个较高的地方,例如挂在墙上。有些人们通常喜欢把路由器藏在比较低,比较隐蔽的地方,这样对无线的传播影响很大。
3:避免其他的2.4G干扰源,例如:微波炉,2.4GHZ无声电话和蓝牙设备。
我是不是又被忽悠了?
标明54M或者108M的无线产品,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速度,是不是商家又在忽悠我们?
54M产品理论上传输速度是54/8是接近7M每秒,而108M产品理论上传输速度是108/8为13点多M每秒。理论速度方面108M是54M的一倍。//本文来自电脑软硬件应用网www.45it.com
事实上经过验证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测试,54M产品的传输速度只能达到20M左右,而108M产品也一般都在40M左右徘徊。
无线局域网能玩CS嘛?
娱乐总是引导一些潮流的源头,无线产品也是如此。至于说无线网络能不能在线玩游戏、在局域网里打CS,通过我们的实际测试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
我们曾经用一台108M无线路由和12台迅驰笔记本组建了一个无线局域网(实际上相当是一个54M的网络),12人同时进行CS1.6游戏,PING值大多在20左右,不过在极少的情况下出现的延时的情况,其余时间基本与有线网络效果一样。(另外,在本次测试中我们还特意用在线视频广播等手段测试了无线网络)
本次测试,我们将会在不久以专题的形式推出(评测中我们加入了很多现场视频,相信您会感受到一个更真实的无线世界),敬请期待。
现在正犹豫购买11M、54M还是108M产品
对于家庭无线环境来说,我想用“有线接入,无线应用”这句话来形容是比较恰当的。毕竟我们的宽带只有可怜的512K,11M的无线产品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11M、54M和108M产品最大的区别只是反应在局域网的速度上,现在11M的产品已经基本消失,54M成为了绝对的主流,价格上甚至已接近之前11M 产品,所以笔者更建议大家购买54M而不是11M产品。至于108M产品除了个别的像TP-LINK那样廉价的外,大多数还是在400元以上,而且很多商家都把108M(SUPER G)定位在了SOHO用户级上,笔者认为除非您对家庭局域网内的传输速度较高,否则现在购买还是有些奢侈的。
现在无线产品大概什么价位?
至于价格,我们就拿目前应用最广泛的54M产品来说吧。300元,应该算的上是一个价格分水岭,像一些我们非常熟知的无线品牌,其54M产品大多在300元以下,在这个价位我们会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目前无线技术的一些问题也有待解决。价格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又必将开始又一次“从芯片到沙子”的轮回。
无线数字家庭相信是今后无线发展的主要方向,除了家电的无线化外,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今后马路旁的路灯都是无线控制的、去餐厅吃饭也可以用集成无限芯片的菜单来点菜,这将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网络世界。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您呢?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