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在用户指尖悄然前进-IPv6新进展

2019-11-03 09:00:54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刘琦


  很多人质疑,ipv6只是解决了一个地址匮乏的问题,下一代互联网除了地址丰富并没有给用户更多的新体验。基于IPv6的新一代互联网仅仅如此么?事实上,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即CNGI项目,旨在2005年底建成一张全国性的基于IPv6的互联网,这张基于IPv6的互联网,希望带来的是一个革新,而这个革新正在每一个用户的指尖悄然发生。  

  四大运营商的声音   

  刚刚结束的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高层论坛上,有一位运营商的代表说,现在很多用户还没发觉到,他们正在使用的已经是下一代互联网了。这是因为部分运营商已经将IPv6试商用网平滑演进在现有网中。  

  这位运营商代表向与会者传达了一个信息:IPv6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透到了用户中,这项改造工程是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电信拥有一张最大的CHINANET网,因此做好现网向IPv6的过渡,解决现网对IPv6的普遍支持能力问题成为中国电信最主要的目标。如今中国电信正在努力使现存和新建的IP骨干基础设施兼容IPv6,其CHINANET正在进行六期扩容,并且准备新建主要面向商业用户的CN2网络。  

  中国电信冯明认为,IPv6将与IPv4长期共存以供客户选择。核心网络设备以硬件支持IPv6转发为主,双栈和6PE层并举,而IPv6处理能力在网络中逐步启用;在接入网络建设初期,零星用户以隧道方式为主,在IPv6用户聚集区域叠加双栈接入设备,未来向普遍提供双栈接入方向发展。在业务平台方面,冯明表示,认为IPv6裸网不足以支撑IPv6增值业务的开展,需要在IPv6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间构建业务支撑平台,将IPv6相关协议的技术优势转换为“诱人”的业务属性,实现可运营的商业模式,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的建网经验使运营商的思路十分清晰:与IPv4相比,IPv6尽管技术优势明显,但业务优势尚不明显,缺少“杀手级”应用。因此,中国网通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应该是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的多业务承载网络,战略上应和其他下一代技术统筹考虑。  

  而现在中国网通正准备进行IPv4向IPv6过渡机制的研究与试验,对现有的过渡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中国网通的具体需求,探讨适合中国网通的过渡方案。在网络业务上,由于中国网通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所以针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通信需求,中国网通将重点围绕如:

  IPv6视频组播、基于IPv6技术的奥运场馆监视系统等展开相关业务应用及业务模式的研究与试验。

  中国移动CNGI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网络引入IPv6的试验、移动网络的IPv6引入、NGI网管和计费试验以及IPv6引入网络后的影响。在受瞩目的移动网络IPv6引入试验中,主要进行GPRS网络中IPv6的引入;3G中IPv6的引入,IMS试验、MobileIPv6试验、移动终端的地址规划试验。

  演进平滑

  实际上,IPv6不仅提供丰富的地址空间,对于运营商来说,IPv6可使其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运营商只要用IPv6路由器就可以轻松地建立自己的网络,利用基于IP的网元,而不是昂贵的电路交换机,事实也表明,新兴运营商可把建网费用降低多达70%。而且投资商也更愿意投资于IP网,而不是投资于传统电路交换网。IPv6可简化和加速网络建设,因而既省钱又省时。

  所以专家认为,网络向IPv6演进的过程,绝非只是简单的网络升级,而应是采用全新的技术性能和应用概念来重新设计现有的网络地址编码技术。针对网络从IPv4向IPv6演进过程中面临的IPv4和IPv6相互之间的通信以及如何实现IPv6网络与现有IPv4网络无缝连接等问题,与厂商共同提出了隧道技术、双栈技术和地址头翻译技术等三种技术来实现。

  成熟的不该只是技术

  IPv6技术本身是成熟的,但是相关的产品、应用还不成熟。与会的专家们更希望成熟的不止是技术。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商用的网络,国际组织也不会批准对IP地址块的申请。与3G产业发展缓慢的特点相同,在IPv6的推广过程中最积极的是在产业链的上下两端——设备商和接收终端设备商,例如路由器厂商和手机厂商。处于价值链中间位置的运营商却积极不起来。原因就在于目前中国的IPv4尚有利用空间,现在建IPv6网是居安思危。

  所有因素中,运营商看不到一个现成的、必须基于IPv6网络的应用业务是关键,即缺乏杀手级应用是IPv6产业最大的瓶颈,这将影响到了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IP地址上的规划和资源积累。但有一个意见达成一致,IPv6本身并不应该看成是杀手级应用,而是用更多的应用逐渐丰满网络。

  
摘自 赛迪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