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数字传送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是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ITU-T,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88年接受SONET概念并经重新命名而提出的,它以同步复用、动态指针调整及组网灵活为特点,使欧洲、北美和日本3个地区性标准在STM-1等级达到统一;通过光接口标准化实现了多家厂商的产品横向兼容;通过丰富的开销比特提高了网络的OAM能力(诸如故障检测、端到端性能监视等)。另外,SDH通过使用终端复器(TM)、分插复用器(ADM)和数字交叉连接器(DXC)等网元,可非常方便灵活的组成线型、星型、环型等网络拓扑结构,上/下路灵活,并且网络自身具有很高的生存性(保护恢复和自愈能力很强)。
IP over SDH通常采用IP/PPP/HDLC三层封装帧结构,如图2所示。首先,在IP数据包的外部加上PPP封装,指明内部是IP数据分组;然后,再进行HDLC封装,加上相应的标志位、地址位、控制字符及帧校验序列等,提供相应的帧差错控制功能,解决帧定界等问题;最后,将面向比特的HDLC按字节同步方式映射入SDH的VC中。针对此方案,ITU-T定义了与此类似的专门用于IP over SDH的LAPS(Link accessPRotocol-SDH)链路层规程,进一步简化了开销字节。
经实践证明:IP over SDH保留了Internet面向无连接的特征,简化了体系结构,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成本,但IP over SDH缺乏QoS支持能力,网络流量和拥塞控制能力较弱,且不支持VPN。
2.2IP over ATM
异步传递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作为B-ISDN网络的最终解决方案而被CCITT提出的。它是通过固定长度的信元Cell(53Bytes)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的,不同种类的业务经过不同的AAL协议(AAL1、AAL3/4、AAL5)适配到ATM层,最后经过连接接纳控制CAC(Connection Admition Control)和使用参数控制UPC(Usage Parameter Control)来实现ATM网络业务接入和网络流量的管理与控制。IP over ATM工作方式如下:IP数据包在经ATM交换机或ATM路由器交换中转时,首先经地址解析协议ARP解析IP数据包包头,确定下一跳的ATM地址;然后,通过信令交换,建立ATM连接,再将AAL层数据经SAR(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装入信元Cell,并加入相应的业务服务等级和参数控制;最后,在已建立的连接基础之上实现数据的安全快速传递、转换。其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
IP over ATM组网技术适用于多业务应用环境,能支持QoS要求较高的业务,并支持VPN,但其最大问题是带宽利用率低,尤其是在信元不能完全填充时,利用率更低。另外,ATM本身的技术复杂性也大大增加了组网的成本。
2.3IP over 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在IP over ATM之后,经过模型重叠,模型集成演变过程,最终由IETF于1997年制定的标准,是IP网络的广泛应用与ATM组网技术成熟性相结合的产物,被业界认为是当今数据网络领域内发展最有前途网络解决方案之一,并被评选为美国电信杂志(Telecommunications)评出的“99年十大热门技术”之一。
MPLS实用价值在于它能够为IP这样面向无连接型网络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其基本内核就是将IP业务加到面向连接的ATM或帧中继基础设施上,其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IP over MPLS组网方案的核心设备是标记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依据标签索引,进行IP数据包的快速交换。其中,LSR的标签绑定工作既可采用捎带分发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通过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OPFS(开放路径最短)、LDP等协议实现标签分发。
由于IP over MPLS是在IP over ATM基础上提出的,ATM交换机和ATM路由器只要通过简单的设备升级,即可实现IP over MPLS的功能,因此,IP over MPLS具有IP over ATM的所有优点,同样,它仍然无法摆脱“电子瓶颈”问题的束缚;另外,它有较大的信头开销,最大时可达36%,造成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
IP over DWDM就是将IP数据报直接映射到DWDM的光层,通过光通道,在光域实现数据高速传输的技术。根据各段建立光通道所用波长一致性与否,可将光通道分为连续波长通道(WP,Wavelength Path)和虚波长通道(VWP,Virtual Wavelength Path),使用VWP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信道的利用率,降低阻塞率。利用WDM传输IP数据包,可实现数据速率和帧格式透明传输,从根本上摆脱“电子瓶颈”的束缚,提高交换节点的吞吐量和系统传输交换速度,降低时延。目前,DWDM网络正逐步从骨干网向城域网和接入网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实现。
2.5 其它组网方案
IP over MPLambdaS技术,是将MPLS应用于光网络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组网方案,它是MPLS和波长交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工作过程如图6所示。它将第三层的IP 地址映射成光通道标识符(OVPI,Optical Virtual Path Identifier),网络核心节点主要是根据OVPI对封装在其净荷中的IP包执行转发操作,从而根据标签索引的方式,实现IP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光分组交换(OPS,Optical Packet Swithing)是以光分组的形式来承载IP业务数据,分组中的净荷部分在光域中完成端到端的传输,而控制部分(即信头)可在光域或经过O/E/O转换在电域进行处理的技术。它是针对IP over DWDM颗粒度太大,不能实现灵活的流量管理和资源利用而提出的。利用OPS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数据交换的颗粒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尤其是它可进一步实现光突发交换机制(OBS),即将一段时间内去往同一信宿的多个分组封装成一个较大的突发包,一起进行路由和控制,实现IP数据包高速传输。另外,光分组网络OPN同DWDM一样,对数据速率、帧格式及高层协议透明,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瓶颈”问题并能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另外,在现今的接入网中,还存在着IP over Ethernet和IP over ADSL等多种组网方式,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相关文献。
综上所述,IP over X的组网方案多种多样,他们的性能各异,如表1所示,每一种组合都有其一定的优势,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下,满足了客户和网络运营商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3. 结束语
无论从IP over ATM到IP over ATM over SDH,还是从IP over MPLS到IP over DWDM,整个网络界出现了不断思考,不但创新,不断前进的局面,人们正在寻求未来高速宽带网络最优解决方案;而后来的IP over DWDM、IP over MPLambdaS和IP over OPS等组网方案的实现及网络性能的改善,都有待于光子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网络性能向光域纵深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长远的角度选择,只有既能面向数据业务,又能进行高速传输;既能实现组网灵活,升级容易,又能满足网络OAM的组网方案才能最终胜出。综合而言,未来的网络将呈现出以IP技术为核心的业务数据化,网络业务扩展灵活化,网络信息安全化的高速率、宽带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Rong Xu, Qian Gong, Peida Ye, “a Novel IP with MPLS over WDM-based Broad-band Wavelengh Switched IP Network,”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vol.19, No.5, May 2001, pp. 596~602
[2] Nasir Ghani,et al. “on IP over WDM Intega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 38 , No.3, Mar. 2000, pp. 72-84
[3] S.Yao and B.Mukherjee, “Advances in photonic Packet Switching: an Overview,”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Feb,2000, vol.38, pp. 84-93
[4] Awduche D O, et al. “Multiprotocol Lambda Switching: Combining MPLS Traffic Engineering Control with Optical Crossconnects. IETF draft networking group, Nov. 1999:draft-awduche-mpls-te-optical-01.txt
[5] Martin Nord, “Optical Switching Technologies for fast Optical Packets Switching,” Proceeding of the 2002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s, vol. 1, Apr. 2002, pp.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