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由于多媒体制作要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视觉画面。因此一方面观者要学习从计算机画面上看见讯息;另一方面多媒体制作者要了解观者的「看见」 see 的能力,以设计能使人易懂的画面,协助观者看见讯息。
科学研究指出人类视觉 vision 的十分之一是属于物理层面,另外的十分之九则属于精神层面。虽然在视觉过程中,感觉刺激是以光的形式透过眼睛传送到大脑形成有意义的影像,不过观者需要靠其个人的经验、知识以及周围的环境来诠释此影像。
换言之,人类一张开眼睛就能够「看到」 look 东西,但是却需要学习如何决定从所有「看到」的东西中选择想要「看见」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将注意力放在所有「看到」的东西。
选择了之后,更要学习如何去「看见」所「看到」的东西。从「看到」到「看见」是个非常复杂的推理与决策的过程。人类在过去三十年对这个过程做了很多研究,发展出「认知心理学」这门学问。
「认知」简单的说就是知识的获得和使用,这牵涉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知识在我们的记忆中是如何贮存的,以及贮存什么的记忆内容问题;一是知识是如何被使用或处理的历程问题。前者强调的是「心智结构」,后者强调的是「心智历程」。
以上这两个问题就是认知心理学研讨的两大方向,因此「认知心理学」可以定义为:为了解人类行为,而对人类心智历程及结构所作的科学分析。这个定义包含三个重要部份:
第一:科学分析:认知心理学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当使用客观,可以重复验证的方法,不同人使用相同的程序也可以获得相同的答案。所以认知心理学家必须发明精确的分析工具来间接观察心智的活动。
第二:心智历程和结构:心智历程和结构是认知心理学所探讨的两大内容。心智历程探讨的是我们在从事某工作时,如何使用或处理知识,而心智结构是我们如何贮存知识及贮存什么知识于记忆。有些研究者偏好探讨心智结构,有些人偏好历程,但是两者同属人类的心智活动,实为互补,很难划分。因此,往往只是强调程度的不同。
第三:了解人类行为:凡是心理学,最终目的都可说是了解人类行为。而认知心理学的目的是借着精确分析内在的认知事件及知识,以期更加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譬如我们分析一个人在解答数学题目时的内在心智历程,就能了解和预测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顺利解题,而有些人则不能。
以上是认知心理学的一般性定义。若根据认知心理学家所研讨的主题,则认知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的记忆、知觉、语言、理解、推理、决策、思考、问题解决及学习...等的科学研究。 二:讯息处理模式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架构是「讯息处理模式」。这个模式视人类为主动的讯息处理者,探讨人类凭感官接受讯息、贮存讯息以及提取、运用讯息等不同阶段所发生的事,所以认知心理学也常被称做「讯息处理心理学」。
信息处理模型假设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阶段,每一阶段表示一种假设的存在。输入的信息就在这些阶段中进行某些独特的操作。最后的反应就被假设为这些阶段和操作系列(如知觉、信息编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形成概念、判断和产生语言)的结果。每一阶段都从前面的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发挥自己本身的独特作用。由于信息处理模型的所有成分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其它成分有关,因而要确认一个开始阶段是很困难的。为了方便,我们可把整个程序看作是从输入刺激开始。
「讯息处理模式」所包含的不同阶段以及其前后关系可以下图表示:
┌─┐ ┌─┐ ┌─┐ ┌─┐ ┌─┐ ┌─┐
输 │感│ │注│ │图│ │选│ │短│ │长│入 →│官│→│ │→│样│→│ │→│期│→│期│→反应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