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 > 网络编辑 > 正文

网络编辑四要素_网络编辑教程

2024-09-09 13:00:12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网络是一种媒介的观点已被多数学者所承认。匡文波在《网络媒体概论》中说:“所谓网络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文化载体。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①网络既然是一种媒体,那么与以往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相比,网络编辑工作中的编辑特点又有哪些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只有认识了网络编辑的特点之后我们才会更好地进行网络编辑工作。
        (一)、超链接式编辑特点
         网络编辑工作的编辑特点几乎都可以归功于Internet中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Hypertext/media)了。“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按照人的思维方式 (非线性方式 )存储、管理、浏览各种信息 ,它充分利用了信息间的各种关系 ,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能够按自己的需要 ,灵活地访问各类信息。”②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基础是节点 (Node)和超链 (Hyperlink)。在超文本/超媒体中,各节点中存放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超链用于描述各节点间的关系。每一个节点通过超链可以与其他多个节点发生关联。因此,这种由超链构成的超文本不再是线性和一维的,而成了一种网状结构。③一言以蔽之,超文本/超媒体是由相对独立的节点信息和表达它们之间关系的链所组成的信息网络,所以节点、超链和网络是超文本的三要素。
        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三要素中,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计算机程序等,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形式。节点内容的多元化导致了网络编辑元素的多元化。超链接的编辑方式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读者利用网络浏览新闻时,首先看到的是新闻标题,点击标题后,电脑会自动更新页面或者跳出一个新窗口而出现正文内容,于是读者的阅读视野从一个平面跳入到了另一个平面,从一个空间进入到了另一个空间。这种编辑方式根本不同于纸质媒体的编辑方式,读者阅读报纸时,看完标题后接着看下面的正文,报纸的线性表达方式与网络相比并不具备跳跃性。
        网络版面编排强有力地整合了时间与空间两大编辑维度,变偏倚编辑(即时间或空间择一的编辑方式)为整合编辑(时间与空间并重的编辑方式)。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用网络阅读新闻实际上是在时间与空间的两维之中搜寻着他们需要的信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旧有空间的变化意味着原有氛围的消失,新语境的生成,人们对这种新语境的陌生感导致读者与超链接的内容相隔膜,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不认同感由此产生。这也可能是绝大部分读者不愿意从电脑上直接阅读新闻稿件的一个原因吧。
        作为网络编辑,就应该降低这种“隔膜”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比如可以发挥网络编辑元素的多元化这个特长,在正文中较多地嵌入一些直观的图象或者音频、视频、flash等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毕竟赛博空间(syber space)是海量容纳的,不会受到诸如报纸的版面或者广播电视的时段的限制。网络编辑可以利用网络的海量容纳这个优点来弥补电子阅读的缺陷。
        (二)、全时化编辑特点
        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了,在网络上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讯息,也可以第一时间更新、修改、删除已经发布的新闻,有的网站还可以在线直播。比如新浪网站遇到球赛或者重大事件的时候设立“网络直播室”,用文字和图片等即时发布信息;YNET网站和北京青年报今年年初联合推出了“红人上网”栏目,每期邀请当下热门文化事业的当事人或热点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做客网站,与网友面对面交流,至今已有20余位“红人”做客YNET网站,受众反映良好。
        传统的媒体有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实时或即时发布新闻,比如在遇到重大活动时,比如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直播、澳门回归直播、国庆50周年直播等等。这种直播声画俱备,场面清晰,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收视效果也不错。与电视直播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受众主动参与的优点,媒体可以根据网友的当下需求即时回复,具有“人本化”的特色。
        全时化发布新闻的缺点是不易于新闻的过滤,虚假有害信息易于传播;而且更新的速度之快易于淹没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造成信息泡沫。这种情况下,网络编辑就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而且必须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高度的集纳新闻的能力,及时地把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东西突出出来。具体说来,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建立新闻专题,比如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成功获选连任一事,人民网及时推出了“法国总统大选”专题,里面又分“法国动态”“各方反应”“分析述评”三个小专题,此专题犹如一道信息“自助餐”,不同兴趣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
        (三)、数据库化编辑特点
        一般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它“是操作在数据库服务器或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上用来管理数据、接收用户查询、响应用户请求的软件程序”⑤,        “具有互联性、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的特征”⑥。
         网络资料的数据库化是受众本位的体现。读者通过过刊查询和资料检索等能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一般大型的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比如新浪、搜狐、雅虎等;很多新闻网站也有自己的内部新闻检索。比如人民网可以查阅人民日报报系的1995年1月1日以后的全部内容,新华网可以查阅2000年后的新闻资料,中国青年报可以在网上查阅2000年5月15日至今的报纸内容等等。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读者查询资料,是种使用者主动性的表现。受众拥有参与的高度主动权,在网络传播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统治式或霸权式的解读方式,而是一种颠覆性的解读方式。这里的颠覆性解读 ,“不仅可能是批判型的或逆反型的 ,而且可能是创新型的。所谓创新型的颠覆解读 ,指的是网民在解释循环的几乎无穷无尽的可能文档组合中 ,由于偶然机遇 ,或者通过某种直觉的顿悟 ,发现了具有        创新价值的文档组合意义。”⑦
        有人说,网络编辑人员已经由“把关人” 转变到了“网络资讯人”,⑧就是相对于网民的不确定性而言的。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编辑要想使自己的网络有较高的点击率或者稳固的受众,就应该建造网络资料库的特色,努力树立一种“网络公信力”,打消网民对网络的不信任感。
        (四)、交互性编辑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甚至已经有点类似于人际传播了,“人际传播是主体间的交互传播,具有交互主体性(又称为主体间性)”。⑨这是对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的“一对多”传播方式的反拨,网络传播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模糊了传者和受者的身份,传者和受者可以互为主体了,这在BBS中尤为突出。交互主体性的实现有利于交流双方在信息共享中达到相互认同、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网络上的在线聊天、OICQ聊天等都是这种交互主体性的突出表现。作为网络        编辑就要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精神和传播权利而不是相反。
        从在线聊天和OICQ聊天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交互有两个显著特色:即时性和隐匿性。
        即时性是指两个处于不同地点的人可以在同一个虚拟空间里聊天,这种聊天因为是即时发送的,具有速度快和超时空的特点,所以颇受人青睐;不足之处是速度快,网络把关人有时候来不及检查信息,不利于信息的过滤,有害信息易被传播,造成恶劣影响,而且这种信息的主题具有跳跃性,不利于把握。总之,这种传播具有较大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
        隐匿性是指“网络主体在虚拟中通过想象创造着自我身份,并使这种身份表现为多样性、随意性。”⑩这个特性使“把关人”的权力瓦解了,许多个人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伴随着高度自由而来的是高风险,电脑黑客的侵入有可能使整个电脑系统瘫痪。
作为负责BBS聊天系统的编辑,首先就应该建立一整套的验证系统(Certification Systems),以确定网络参与人员的身份,并使用户与网络之间达成一种“信任关系”。但是这种验证系统并不是用户每次访问安全化服务时都进行鉴别。如果都要进行鉴别的话,那么验证的时间会很长,网友有可能不耐烦了而造成访问终止或失败。这也是电脑技术的弊端之一。
        在BBS讨论版中bbs.eastit.cn,网络编辑就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讨论氛围,达成一种健康的网络伦理。具体做法比如可以给网友登录权或者访问权,也可以封杀他;可以选出每个版的版主(具有目录和文件权,即拥有对文件的读、修改、删除等权力),让他来负责一个版的帖子内容等,也组织发表一些议程设置的帖子以引起讨论等。比如2001年10月份,大众论坛(注:山东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的BBS论坛)里有个名叫“瑞克”的网友经常发一些反动的,甚至是骂人的、不尊重网友人格的帖子,该网的网络管理人员果断封杀“[瑞克]”,可是过一段时间后他又换了一个ID重新登陆,还是大放厥词。在这种情况下,网管探清了“瑞克”的IP地址,找到了这位网名叫“瑞克”的网友,加以说服教育,这才结束了这场风波。今年三月份,又有一个名叫“温婉婷”的网友言词刻薄,导致大众网上的网友领袖“lanmao[阿呜]”和“steemac[老马哥]”发表联合辞职声明,决心“以后永不上大众网”。此话一出,诸网友大惊,纷纷发帖呼唤他们回来。恰在此时,大众网在“lanmao[阿呜]”经常发帖的讨论版上发表了《如何构建我们的“网络伦理”》一文,应者云集,网友“sunnyrain[着急先生]”说:“我很欣赏瑞克的文才,可是他动辄出口伤人,文德值得别人深思.。首先应该把现实的我带到网络,网络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喝酒比武论道的论坛,而不应是流氓社区的延伸。” 网友“hnb[h泥巴]”说:“维持网络空间的和平需要大家的相互理解、合作,同样也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网络伦理”。” 网友“laoqi[老旗]”说:“以现实的伦理约束言行,以虚幻的思想激扬文字,这是我所遵从的网络纪律。”终于,“lanmao[阿呜]”和“steemac[老马哥]”重新回到了大众网上。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网络编辑工作有以上所述的四大特色编辑特点,但是网络编辑作为编辑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网络编辑活动依然是一种精神生产和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其目的还是为了发布信息,传承文化等,只不过因为技术的发达和网络媒体的崛起,以往媒体的编辑方式或传播方式不能全盘照搬到网络媒体罢了,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承载的新平台的技术特性和编辑技巧做一下研究,以兹更好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努力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