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 > 网络编辑 > 正文

网络编辑请对你的工作负责_网络编辑教程

2024-09-09 12:59:55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有报道说,美国Wired news杂志炒掉了一个专栏作者,因为这个人写的文章里提到某人说了什么话,可是Wired News的编辑去和那个人核实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专栏作者是杜撰。美国的媒体非常强调新闻报道对相关人员言论的引用,而且一定要言之有据,指名道姓。可能他们经历的官司太多了。我看类似新浪这样的官司今后再多100倍,1000倍的时候,媒体的经营环境,编辑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上来。我们现阶段做网络编辑工作的,一方面业务水平不够,一方面也存在不够严肃认真,过分追求轰动效果的大问题。
       另一个方面,政府迟迟不给网站采访权,也是这件事的背景之一。只有大家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类似的事情才能少出现。网络编辑的专业水平很难和正规的编辑相比,网站的经营环境和正规杂志也不一样,整个社会都在向钱看,没有人对网站编辑提出高要求,读者不要求,网站公司自己不要求,国家虽然要求但是无人落实,大概也很少有网络编辑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大概只有史炜博士这样去较真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促动。
       我们国家刚刚颁发了新闻记者领域的韬奋长江奖。这让我想起这两位前辈,从网上找来一些邹韬奋先生对于编辑工作的一些见解,抄录如下:
       邹韬奋,按他的说法,“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生共创办了六刊一报,三次流亡,一次入狱。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他是后辈出版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有研究者曾这样界定邹韬奋精神:“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敬业爱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满腔热诚。”应该说,这正是今天的出版人孜孜以求的职业境界。
       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他以刊物为例说:“刊物的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这种尾巴主义的刊物便无所谓个性或特色;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要造成刊物的个性或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试以《生活》周刊做个例。它的内容并非模仿任何人的,作风和编辑也极力‘独出心裁’,不愿模仿别人已有的成例。单张的时候有单张时的特殊格式,订本的时候也有订本时的特殊格式。往往因为已用的格式被人模仿得多了,更竭尽心力,想出更新颖的格式来。单张的格式被人模仿得多了,便计划改为订本的格式;订本的格式被人模仿得多了,便计划添加画报。就是画报的格式和编制,也屡有变化。我们每看到一种新刊物,只要看到它的格式样样模仿着别人的,大概就可以知道它的前途了。”〔《韬奋新闻出版文选》第225页。〕
       感想:如果我们的各类媒体不是东抄抄,西抄抄,而是努力做出自己独立的内容,还有这样的事情吗?
       责任感。在长期的实践中,邹韬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思想。力求贴近生活现实,密切联系群众,忠实反映民众和青年的心声,“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目的。”为更好地体现这一思想,他在自己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报刊上都设有“读者信箱”专栏,为读者专门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以极诚恳、极真挚的情感待他们,简直随他们的歌泣而歌泣,随他们的喜怒而喜怒。”对于大量读者来信,他都“用全副精神答复”,其中一小部分刊登出来。最初是自己亲自回复,后来忙不过来,便专门请几个人做这件事,不论多忙,他都要把每封信从头到尾读一遍,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他自始至终坚持了下来。邹韬奋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精神还体现在对刊物广告的选择上。登什么不登什么,不是用广告商给多少钱来衡量,而是完全看广告内容,内容合适的健康的就登,否则,“虽出重金”也“一概拒绝”。这一点也是值得今天的传媒人和出版人深思的。
       感想:如果多一些责任心,和史博士沟通一下,还有这样的事情吗?
       敬业精神。邹韬奋曾说:“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对于某种事业所需要的能力加以充分准备。”他善编,也善写,而且精通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从审稿到校对,再到装帧设计,从印制,到发行,再到经营管理,样样在行,正如一位老出版人所说,邹韬奋编辑出版才能之全面、经验之丰富,在近代新闻出版史上鲜有与之比肩者。他当年开办的生活书店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好书皆备,备书皆好”,这是需要以极大的对职业的执着和敬畏为底气的。正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崇高敬业精神和对平民大众的深切关爱,才最终成就了一代杰出出版家的人格风范。
       感想: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知识分子才是中国永远的脊梁。
       做编辑应该学习的另外一个榜样就是香港信报的创办人和主笔 林行止先生。林先生办报几十年,始终笔耕不断,每天一篇评论文章,更难得的是他写文章从来不屈从于外部压力,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管对方是亿万富翁还是政府高官。林先生把信报卖给李泽楷,不是据说也有一条编辑业务独立的条件。其实国外很多杂志也都是奉行编辑和广告业务互相独立。甚至记者采访都不愿意采访对象支付差旅费用。这和我们国内的记者编辑采访写稿必有好处费,报销全部路费相比多大的差距。
       我只是一个小网站的主编,我能做到的就是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员工,我也渴望大环境的改善。我希望那些手握重权的人能从这件事情吸取教训,好好要求自己,好好教育自己的编辑,还应该拿出诸葛亮北伐失利自贬三级的精神。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