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 > 网络编辑 > 正文

透露下新浪编辑选择新闻的流程_网络编辑教程

2024-09-09 12:59:38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我是做报纸出身的。后来做网络,也管新闻。我深知,网络新闻的选择与制作,也有讲究。 一个多月前,我决定在我的博客里,强化一个“今日论语”的栏目。《论语》,大家都知道。于丹出讲论语,已讲得国人发疯。“今日论语”,则是原来《新民晚报》的一个言论栏目。早先由著名的报人林放(即赵超构先生)主持,以后历任的总编辑,都是该专栏的常客,此栏目后成为该报头版的重要品牌。我在《新民晚报》当评论部主任的时候,也曾经为这个栏目的继承与发展,付出心血。我的博客里,也有言论的区域,要选个名字,于是就想到了“今日论语”。
     我印象之中,早先《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老报人们评说的,大抵都是今天的新闻。今日之论语嘛,老先生们一般是八点左右到报馆,然后是一杯茶,一张报,看看今天有没有可圈点之处。九点之后,他们才落笔。一小时后交稿。我进《新民晚报》的时候,这个栏目,一般是由束纫秋和冯英子两位老先生操持的。偶而,也会有一些年轻人客串。总之,这个栏目的新闻性和评论性和时间性都是很强的。不过,后来的“今日论语”,日渐边缘化。主要的原因,是新闻性不强了。评论与新闻错位了,便成了杂文。文章虽好,但不贴近民生,不贴近社会关注,其生命力是可想而知的。
     我后来做网络的时候,也曾经在东方网辟了一个新闻评论的栏目,叫“今日眉批”,其意图,也是希望“眉批”当天的新闻。这个栏目,似乎今天仍在。不过,我的感觉,文章的新闻性,仍有待提高。还有一点,许多文章,是越写越长了。既然是眉批,当然应该是两三条而已。否则,还叫眉批吗?那是胡子了。网络是贴近社会的。大凡社会的热点,都会在网络上有及时的反应。我的理解,网络评论,似乎应该比传统媒体的言论,更及时,更贴近,更生动。否则的话,也是要边缘化的。
     现在,我的工作业务,基本就是开会和应付各类杂务。但是,关心新闻和关心言论,这种情结,一直没有改变。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维护博客,首选的任务,就是看看今天有无新闻可评。实在想不出可评之处,再去写各类闲杂文章或者是冷门性质的研究文章。我看新闻,一般去三家网站。即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前两家,是看政策,看形势,看动向。后一家,则是看其新闻的选择。我发现,新浪作为一家商业网站,其首页的新闻选择,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传媒业界的同仁研究。新浪的总编辑陈彤先生,似乎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他的领导之下,新浪的新闻很有特点。他们在有限的页面空间中,在有限的条数安排之中,很有策略地兼顾了“上下左右”的平衡。我常说,新闻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新闻的选择,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要靠历练的。新闻选择的最主要的标准,就是一条,叫分寸的把握。在分寸面前,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这就是艺术性。
     新浪的新闻选择,还有一个亮点,这就是它每天都会选择一两条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社会新闻。这种社会新闻,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一种新闻。不杀人不放火,也不渲染血腥与色情。比如,今天的新浪,就选择了一条新闻,它说的是南京的小学生用压岁钱炒股。这条新闻,是足以让我们反思的。其实,压岁钱是可以用来干很多事的。今天小学生用来炒股,说明什么呢?今天的中国,全民炒股,已成时尚。去年一年,炒股的零和效应,几乎让每一个人,都赚了钱。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听说,美国的股市,也是成熟的股市,但是,我问过很多美国人,他们几乎都是不直接参与炒股的。很多人,一辈子,连股票都没有碰过。那么,美国股市的钱是从何而来的?美国人,一般都通过基金和银行的理财项目,来实现自己财产的保值增值。毕竟,美国人还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哪有时间,天天伏在电脑前买进卖出。我还听说,美国人即使买了股票,一般都要持股六个月以上。哪像国人,忙进忙出,不亦乐乎?我记得,当年中国的股市,从T加0改为T加1之后,很多股民,顿时没有了方向。炒作,似乎成了我们的终及目的。现在,我们连小学生都要来炒股了。显然,这是社会的影响。这种风气,最终可能导致这个社会的浮躁不安和急功近利。对此,我是担忧的。
     今天想到就说,无非是希望,我们的重点新闻网站,应该花时间学学新浪的新闻选择。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