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地理照片,像云图,岩石、矿物照片,风景名胜照片,地形类型、植被类型照片等。如此众多的地理照片若都用幻灯机来放映,一则放映方式单一,二则资料携带不方便,也不宜保存。利用authorware制作成课件放映,可改变展示手段,放映效果多样,易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资料易于保存、更新。下面具体介绍利用authorware5.0制作地理幻灯片的一个例子。
本例课件运行时,画面出现一幅背景图案,单击鼠标或按任意键,出现一本大相册,通过相册上方的导向按钮可以进行翻页、浏览、查找、退出等操作。相册下方显示页码。在各幅照片之间转换时,存在各种过渡效果。
制作过程:
1、将需要展示的地理照片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选定路径(如:我的文档\地理照片)保存,利用工具软件如acdsee将图片转换成authorware能够导入的图片格式,如gif格式。
2、启动authorware5.0创建新的项目文件,在出现的new file对话框中单击cancel命令按钮,取消添加new file类型的knowledge objects。
3、单击file→save as菜单命令,出现【另存为】对话框,选定保存路径(如:我的文档\地理幻灯片)保存。
4、拖动一个显示图标到流程线上,命名为【背景】。双击【背景】显示图标,导入一幅背景显示图案(单击file→import),亦可利用绘图工具箱绘制一幅(注意:该“背景”图案在幻灯片放映中始终出现)。
5、拖动一个等待图标到流程线上,命名为【等待】,等待时间设成5秒。选定【key press】和【mouse click】复选框,取消选定【show button】。
6、拖动一个框架图标到流程线上,命名为【地理幻灯片】。在框架图标的右侧拖入数个显示图标(显示图标的个数视所选定的地理照片的个数而定),分别命名为【h1】、【h2】、【h3】、【h4】……,为他们各导入一张要展示的地理照片(单击file→import,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定导入文件路径,如:“我的文档\地理照片” ,选定一幅图片后,单击import)。
7、双击【地理幻灯片】框架图标,弹出标准框架结构设计图,我们做以下改动:
(1)将最上面的显示图标更名为【像框】。双击该图标,删除原内容,导入一幅像框图案(亦可利用绘图工具箱绘制),再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第{currentpasenum}页,其中系统变量:currentpasenum保存框架中的当前页号。
(2)右击【像框】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properties”命令,弹出【display icon】对话框,单击“options”选项区域中的“update displayed variables”复选框,使页码可以刷新。
(3)在最下面的流程线上拖入一个计算图标,命名为【退出】。双击它,弹出【计算】窗口,输入语句:quit()。
8、双击【像框】图标,按住“shift”键,再双击【h1】图标,使两幅图片都出现在展示窗口中,调整“h1”照片的大小,使其嵌入框架内。右击【h1】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命令,弹出【display icon】对话框,在“layer”文本框中输入“1”,使其显示在像框上。
9、对【h2】、【h3】、【h4】……图标也照上一步同样处理。
10、给显示图标加上过渡效果。右击【地理幻灯片】框架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命令,弹出【framework icon】对话框,该对话框中只有一个“page”选项,单击后面的“…”按钮,弹出过渡效果对话框,选择一种中意的过渡效果(这样设置后,每页的过渡效果都一样,如果想对个别页采用其他的过渡效果,可选定该页进行个别设置)。
11、至此,程序设置完成,可单击control→restart试着运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最后,单击file→save存盘。
上面我们制作的“地理幻灯片”课件,具有以下优点:
1、修改更新容易
若需要删除或增加某些地理照片,无需再重新制作课件,只需删除或增加框架图标下的显示图标数量即可。
2、放映方便
该课件中含有定向控制按钮,可以进行前后翻页,可以通过“查找”按钮直接展示某一页等,避免了幻灯机放映时频繁更换照片的麻烦。
3、方便教师保存
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地理照片较多,需要分门别类进行保存。数量多,查找起来也麻烦,而且照片使用次数多了,会产生破损。制作成课件保存在电脑中或光盘上就可减少以上麻烦。
4、利于资源共享
地理照片制成课件后,复制容易。在建立了校园网的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共享”与其他老师共用,亦可通过分享其他老师的资料使课件制作得更完美。
5、改进展示数量和质量
使用计算机展示幻灯片,可以因减少手工展示中多余的动作而节省时间,从而使教学信息的展示数量有所增加。
课件中使用了过渡效果,改变了幻灯机展示的单一模式,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增加注意力和观察效果。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