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线上的场景比较复杂,当时涉及了truncate, delete 两个操作,经确认丢数据差不多7万多行,等停下来时,差不多又有共计1万多行数据写入。 这里为了简单说明,只拿弄一个简单的业务场景举例。
测试环境: Percona-Server-5.6.16
日志格式: mixed 没起用gtid
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tb_wubx`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name` varchar(32) DEFAULT NULL,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 CREATE TABLE `tb_wubx`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name` varchar(32) DEFAULT NULL,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 |
基于某个时间点有一个备份或是有全量的binlog是能恢复数据的一个唯一保证。 例如我们的备份就是一个表结构创建语句,binlog pos相关信息: mysql-bin.000004 , 4,然后进行了如下:
–t1时间 程序写入:
insert into tb_wubx(name) values(‘张三'),(‘李四');insert into tb_wubx(name) values(‘隔壁老王'); |
–t2时间 某个人员失误
truncate table tb_wubx; |
–t3时间 程序写入
insert into tb_wubx(name) values(‘老赵');update tb_wubx set name='老赵赵' where id=1; |
现在表里的数据情况:
mysql>select * from tb_wubx;+----+-----------+| id | name |+----+-----------+| 1 | 老赵赵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select * from tb_wubx;+----+-----------+| id | name |+----+-----------+| 1 | 老赵赵 |+----+-----------+1 row in set (0.00 sec) |
可以见truncate table操作后,表的自增id又变更为从1开始,原来写入的数据应该是:
+—-+———–+| id | name |+—-+———–+| 1 | 张三 |+—-+———–+| 2 | 李四 |+—-+———–+| 3 | 隔壁老王 |+—-+———–+ |
如果没生truncate table操作,实际的数据应该为:
+—-+———–+| id | name |+—-+———–+| 1 | 张三 |+—-+———–+| 2 | 李四 |+—-+———–+| 3 | 隔壁老王 |+—-+———–+| 4 | 老赵赵 |+—-+———–+ |
而且线上的恢复那个表时和序序开发人员了解才知道,原来那个id和缓存及其它地方有依赖,因为id乱了,也会造成程序错乱。这个时间修复id在程序层错乱的事,留给开发人员了关建是给他们讲明白恢复的结果是什么样,我们的关建任务是把数据恢复出来。好,接下来的工作是开始从binlog中恢复数据。
利用: show binary logs; 查看当的log文件分布, 然后利用show binlog events in ‘binary log文件'; 查看log文件的内容,目的是找到truncate发生的日志位置。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