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 > Linux > 正文

测试Linux平台Inode使用情况的过程命令

2024-06-28 13:04:45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linux/Unix like OS 的文件系统中每个目录树中的节点并不是像 Windows 那样直接包含文件的具体信息,而只包含了文件名和 Inode number 。通过 Inode number 所找到对应于文件名的 Inode 节点中才真正记录了文件的大小/物理地址/所有者/访问权限/时间戳/被硬链接的次数等实际的 metadata 。因此你可以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硬链接( hard link ) 的方式给某个文件创建无数个位于不同目录下的文件名,而实际的文件数据只需要一份拷贝。

但也正因为这种文件系统的结构,当你在 Linux 中进行 IO 操作的时候,需要的资源除了磁盘空间以外,还要有剩余的 Inode 才行。缺省情况下, Linux 在系统安装过程中按照1个 Inode 对应 2k 磁盘空间来计算每个分区的最大 Inode 数。一旦文件系统创建之后,每个分区可用 Inode 数就无法进行动态调整。正常来说,一般不太会出现某个分区的 Inode 耗尽而磁盘空间尚余的情况,除非像我碰到的这样垃圾小文件疯长而又没进行有效的清理。但如果确实需要的话,可以在创建文件系统(比如用 mke2fs )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这个参数(比如分区如果用于存放超大视频文件的话 Inode 的数量可以少一些;如果打算存放的文件是大量小于 2k 的迷你文件的话就要考虑多创建一些 Inode)。

使用df -i命令可以看到每个分区的总inode数目和被使用的以及空闲的inode数目

首先我们测试一下将Inode占用完的情况:先找到一个200K大小的文件(test.log),然后通过如下命令将其拆成数个小文件:

split -a 10 -b 1 test.log z

多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即可将Inode全部占用完.此时导致的现象是虽然通过df -k可以查看系统还存在剩余的空间,但由于无法分配Inode,导致无法新建新文件了.

通过如下命令可以将这些大量的小文件删除:

find ~ -name "*.log" | xargs -L rm

注意不能直接通过rm命令删除,因为rm命令是将被删除的文件作为一个又一个参数传递进来的,当被删除的文件过多时,容易导致出现参数过长的错误提示:arg list too long

当Inode被用尽时,也会导致Oracle的监听进程启动错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