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 > WEB开发 > 正文

设计总监尤原庆:我在华为的工作体验

2024-04-27 14:52:16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设计总监尤原庆:我在华为的工作体验 三联

  @EDC尤原庆 :前言:来华为工作一段时间,朋友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两个问题:在华为主要做什么?在华为做设计与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有什么区别?这篇记录希望能写出一二。

  简单说下华为是做什么的。华为有三大事业群。一是消费者部分,包括大家到处可见的华为手机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最近做的很火热很出色的事业群;二是企业部分,是较新成长较快的事业群;三是运营商部分,是华为最传统的事业群,按照2012年年报,这个事业群带来华为每年70%以上的营收,可以说是传统老牌事业群。

  我在运营商事业群工作。所以回答了很多朋友的问题,我不是做华为手机的 。:)

  运营商事业群下面有很多业务,如果按照硬件和软件维度来区分,我主要在软件领域工作。华为的软件公司主要在南京、深圳两个城市,当然,一线局点覆盖超过100个,世界各地都有。

  软件公司下的产品形态较多。从用户的维度来看,有面向普通用户的,例如音乐、视频、聊天、电商等,有面向企业的,例如企业平台类软件、计费系统等,也有面向运维人员的,例如大数据分析软件等;从端的维度来看,有TV、Web、Pad、Phone、WAP等;从设计特色的维度来看,有欢快愉悦的ToC产品,也有庄严肃穆的ToB产品。……

  我们团队是软件公司下的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服务于以上我所提及的产品设计工作。我们的设计小伙伴主要在深圳和南京工作,近期在德国也有新的设计小伙伴加入项目。

  我还是专注于交互设计方向,带着一直以来对交互设计的热情学习并实践。当然和团队一起配合,需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市场策略、商业价值、用户研究、业界分析、设计、开发、技术架构、客户商业等部分都得保持学习和进步。:)

  我们团队完成产品周期设计流程全闭环,涵盖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前端开发四大块,以帮助业务输出高质量的产品设计。

  所以,我在华为的工作,以上。

  有意思的部分是,在华为做设计,和我之前在美国、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做设计有什么不同、挑战、痛点、和刺激?最近感概有一些,大概写写。

74c9d36188ff9f0a8af508763fd8943b_副本

  挑战一:文化的广度

  之前在美国雅虎做移动搜索的时候,我记得数据是,设计的受众涵盖43个国家,18种语言,当时以为自己做了一个国际化产品。到华为来才发现是小巫见大巫。

  华为软件现在超过50%的业务是在海外,产品设计的触及点远远超过我之前的设计工作支持范畴。这个点很刺激。我做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帮助一些用户的生活更美好。在美国的时候,大部分产品设计是应对于美国用户;在腾讯的时候,所有产品设计都是应对于中国用户。现在到华为,感觉视野更开阔。

  现在产品设计支持的点包括:

  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墨西哥,菲律宾,哥伦比亚,越南,尼日利亚,埃及,希腊,瑞士,俄罗斯,阿联酋,肯尼亚等。

  乐趣在于,设计受众的群体扩大,挑战点无限扩大。

  例如在美国做电影App的时候,自己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同学经常看电影,比较容易自己带入用户的角色,同感很容易做到。在腾讯做社交产品的时候,我的亲戚也许就在用,设计与生活总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例如要做一个非洲国家的音乐类产品,问题就来了。

  非洲兄弟用什么手机?

  非洲兄弟听什么音乐?

  非洲兄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关注什么?

  什么样的信息架构会让他们清晰了解?

  非洲兄弟喜欢什么颜色?(你们知道尼日利亚用户喜爱的土黄色吧……)

  ……

  我们还没有去过非洲,怎样了解非洲用户基本的用户画像、心理模型、行为习惯?

  解决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一大乐趣。

  最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要在德国这个局点。我第一次去德国也是我第一次去欧洲。虽然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中,认识很多欧洲朋友,但是理解欧洲本地的用户群体,还是第一次。仔细研究德国公用设施的设计思路、火车上乘客的生活习惯、与陌生人聊天知道他们对产品使用的偏好…… 一切都是在积累对这个区域用户的理解,为后续设计以及与客户沟通打基础。

  挑战二:产品的广度

  很多设计师是有热情方向和精专方向的,例如擅长移动互联网设计的设计师、擅长ToC移动App类设计的设计师、擅长运维类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擅长企业管理系统设计的设计师。

  我从2007年开始,所有的热情和专业都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前几年一直在做移动类的设计工作,直到回国到腾讯,开始接触Web设计、ToB设计、运维设计等工作。

  到了华为又是海阔天空。

  基本所有的形态全有。

  可能上午在设计一个轻松愉快的聊天软件,简约的设计理念,小清新的设计风格,把自己调整为一个轻快、愉悦、到点的设计思路。像个热情的艺术家。

  下午就进入一个企业平台级管理系统设计项目,复杂的信息架构,商业的设计导向,稳重的设计风格,把自己调整为一个严肃、逻辑、全局的设计思路。像个沉闷的架构师。

  这个挑战带来的乐趣是,如何让自己去适应,去配合,去产出。更有趣的是,可以让自己反复判断自己适合哪类产品、哪个区块。这样的自我测试比我之前只做一个方向的产品设计,再去同时借鉴思考其它领域的产品设计来思考,进步要快得多。

  挑战三:华为的设计特点

  华为运营商设计与互联网设计工作最大的区别,是工作模式。

  先简单描述下华为运营商事业群的设计工作是做什么。一块是公司内部的能力、平台设计工作,更大一块是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我们的客户是全世界的大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等。每个国家都有运营商,所以差不多都有我们。lol

  一个简单的例子,德国电信需要一整套服务,例如是一个面向用户的电视软件产品。我们就要为德国电信这个运营商提供设计方案。我们设计稿需要经过公司内部的评审,再与客户沟通,与客户配合设计出符合当地用户的产品,最后再通过客户发布给当地的用户。

  所以这个模式是:

  B(华为) to B(客户) to C(用户)

  互联网公司的模式是:

  B(互联网公司) to C(用户)

  对设计师来说,最大的区别是,要多经历一道坎,客户。在以为用户提供最好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我们需要考虑公司的商业价值,客户的市场价值、运营方式、内容模块、品牌诉求等。对设计方案的精准度、宽容力、思考深度、以及设计团队本身的交流能力要求高。

  在配合挑战一中文化广度的因素,整体的设计方案通过以及成功率难度都提高了。

  这也是我到华为接触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一块学习机会:

  我可以到一线直面客户,真正地学习并实践卖一个设计点子、一套设计方案、一类设计理念。这个比以前在家里做多套设计方案难一些。之前练习的是Critical Thinking,多方案、思维深度的能力训练,现在是要做到设计方案自身质量的说服力配合自己对设计深刻理解后的沟通说服力并行,才能保证设计方案能在客户与用户那里得到成功。

  这一点是来华为快一年学到最深刻的东西。

  可能很多年后,要自己做事情,这些商业、决策、谈判的能力,会是在设计基本能力上的一个非常有力的补充。

6396e379b229e7570cd756c1e903a58e_副本

  挑战四:精力的分配

  这也是这一年我学习的重点,怎样去学会进行时间管理、精力管理。

  我非常佩服很多同事、前辈,比我忙很多,但是能轻松应对、合理分配资源、游刃有余。这点是我的弱项。有时设计师的偏执在于,一个事情不做好不想放手,当任务流多的时候难以平衡和协调。

  有时在国内的工作日是这样的:

  6:30AM,起床。(苍天大地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每天6点半起床)

  8:00AM,美国项目会议(美国时间5:00PM),与美国专家进行设计任务讨论、设计框架讨论。

  9:00AM,泡茶,进行邮箱0未读的每日挑战,保证任务梳理、工作安排。

  10:00AM,设计工作、讨论、产出、会议……

  12:00PM,吃饭,散步,看Youtube上Conan O’Brien秀放松、发呆。

  1:30PM,集中的项目讨论、设计讨论、方案探索、设计任务安排分配、设计工作输出。

  8:00PM,有时已经到家,德国项目电话会议(德国时间2:00PM)。

  10:00PM,读书,休息。

  在德国工作日是这样子:

  7:00AM,起床。

  8:30AM,到公司,早餐,工作。

  9:00AM,集中处理国内团队的工作需求(中国时间3:00PM)。

  10:00AM,开始一天的设计工作以支持客户,设计方案准备、预研、客户会议、和客户争论、讲道理、再和客户争论、讲道理、喝咖啡、继续和客户争论、讲道理……

  6:00PM,德国客户下班,回到公司,晚饭,然后对遗留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沟通、解决。

  9:00PM,回宿舍的路上,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10:00PM,读书,发朋友圈,休息。

  所以最近文章写的少,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很多回应也慢,我的时间控制能力急需进步哇!

  挑战五:专业的深度

  如果说在互联网公司30岁已经是老大哥,那在华为30岁才刚起步。……

  以前腾讯的设计师小伙伴们都是80后,90后,经常群里聊天发一个符号表情,我都看不懂;

  现在华为的设计师小伙伴们很多小朋友都上小学啦。

  更别说好多架构师、开发代表、前辈都是在通信领域10多20年经验的人。

  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可以完全进入学习模式!

  我记得在德国出差碰到一位华为的老大哥,在华为工作15年。给我们讲今后很多年电池的技术,从军事、手机、电动汽车一个一个讲电池的未来发展和技术展望,技术流到极致。听听就能学到很多东西。那段时间很多在欧洲长期工作的同事在各个领域产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项目工作经验,他们的技术经验和服务客户完成任务的经验,都是自己学习到的宝贵财富。

  挑战六:执行力

  狼性。

  狼性得一塌糊涂,令人发指,哈哈哈。

  刺激。

  总的来说,华为很辛苦,但是很刺激。

  那就认真做一点事情吧。:)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