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无意中在百度上面搜索到很多以前在人才网工作时写的软文,有不少还被外国媒体转载了,他问我为什么可以达到如此好的传播效果?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我想了想,总结了几点。
抛开我当时在人才网负责媒体公关,专门提供通讯稿这个不谈,如果不能做好以下的细节,软文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谈转载了。
首先就是要了解媒体发稿的习惯,有价值的新闻才会被报道。比如说“民工荒”、“企业百万年薪揽人才”等等,这些都是在某个阶段比较热门的话题,所以,在搜集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提取有价值的亮点,如果价值高的话,即便你不给媒体主动供稿,她们也会主动来找你要素材。
不能站在企业宣传的角度去写。媒体发稿虽然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做了宣传,但是一定要用客观的语气去阐述事件的经过。当时的总经理总是要求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写报道,比如文章中出现企业的全称多少次,然后里面的观点是比较偏向于宣传企业的。但是一般这样的稿子到了媒体编辑手中,都会改得面目全非,最后发表的稿子里面只有一个企业的名称。因为编辑清楚的知道,她写出来的稿子也是要通过主编审核的,一味的去宣传企业自然是很难通过审核的。
要有权威人士论述作为点评。比如针对某某热门话题,或者是事件中的亮点,某专家是怎么看的。先要找到亮点,然后在亮点的描述当中比较软的植入企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达到宣传企业的另外一种效果,而媒体自然对于有专家的观点作为支撑,发稿审核的时候也比较容易通过。这个是两全其美的效果。
要善于制造新闻。当时人才网比较擅长的就是像现在的淘宝一样去造节日,每个月的主题都不一样。二、三月份是开门红,因为刚过完年,很多外地人都没有回到广东,十之八九的企业都在闹民工荒,这个时候媒体就会抓住这个重点,展开铺天盖地的报道。到了四月份就是毕业生招聘月,这个时候的很多毕业生都会出来找工作或者是实习,这个话题自然就是当月的重点了。此外,还有五一、国庆黄金周招聘会等等。总之,虽然可能是一场很普通的招聘会,但是经过包装以后,招聘的企业多了,应聘的人也多了,媒体报道的力度自然也加强了,这个是双赢的局面。
另外,在写这一类的软文时,最好是有数据作为支撑,比如这场招聘会有300家企业入场,提供了1.2万个岗位,有6000名应聘者进场参加,每个人有2个岗位选择,目前模具师傅等技术岗位是比较热门的。如果招聘的企业中有世界500强,相信媒体是会重点采访的,这样就有了亮点,相信很多读者也愿意看类似的文章。
本文由九河网络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门红,因为刚过完年,很多外地人都没有回到广东,十之八九的企业都在闹民工荒,这个时候媒体就会抓住这个重点,展开铺天盖地的报道。到了四月份就是毕业生招聘月,这个时候的很多毕业生都会出来找工作或者是实习,这个话题自然就是当月的重点了。此外,还有五一、国庆黄金周招聘会等等。总之,虽然可能是一场很普通的招聘会,但是经过包装以后,招聘的企业多了,应聘的人也多了,媒体报道的力度自然也加强了,这个是双赢的局面。
本文由九河网络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