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专栏作家 葛甲
本次四川雅安地震之后,虽然我们大家都是满怀悲痛,但通过观察却欣慰地发现,网上谣言少了,辟谣的多了;传谣的少了,不信谣的多了;阴谋论少了,正能量多了;博眼球的企业少了,做实事的企业多了。种种迹象表明,这已不再是多年前那个浮躁且不善思考的互联网,很多事情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过去每当重大公众事件发生时,互联网总要面临这样几个问题:1、网上谣言满天飞。2、阴谋论泛滥引发群体舆论。3、诛心又恶毒的段子满天飞。4、企业和个人趁机博眼球展开炒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简而言之不外乎名利二字,为一己之私不惮绑架公共舆论,扰乱视线以实现自身利益。
而在此次雅安地震过后,情况是这样的。
地震过后,网上谣言明显没那么多了,虽然仍不时传出有人编造谣言被刑拘,也有几个微博账号在传播虚假求助信息,但整体状况是好的。根据我本人所做的舆情监测,雅安地震发生之后的谣言发生和传播指数为18,大大低于正常值25之下,与2011年7月动车事故期间的48相比有了显著进步。
在新浪微博上,有账号号称预测地震成功,但在几万次的转发中,质疑者众多,且二次传播效应并不高。也有几个认证账号传播了虚假寻亲信息,但经调查基本属于无心之失,从QQ群中简单复制粘贴而来,且传播面不广。还有人贴出几年前的熊猫抱腿照片,经确认为假,也有企业为宣传推出虚假逃生照片以扩大影响,但此类谣言危害性明显没那么大,且主观恶意性质不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媒体网站的自我管理和正向引导不无关系,在知乎等网站上也有对地震谣言的冷静讨论。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博客上,人们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看法和观点,而非对某个未经验证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由于本次大灾政府行动迅速,举措透明,在本次地震后的几十个小时,到目前为止,在微博上还没有发现一条恶毒而诛心的段子被传播。大家都在表达出一种对灾区的关心和挂念,对救灾行动本身表达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甚至在震后志愿者和记者纷纷赶往灾区的同时,就有人发文对灾区的交通状况不堪重负表达了担忧,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有这些,都彰显网民的言行趋于更理性。
在企业方面,谷歌、百度等企业在震后第一时间推出了寻人平台,并有了成功案例。互联网企业在大灾面前可以发挥的作用,本身是微薄的,可贵的是能够尽力参与进去,并取得一些成绩。在网络科技媒体上,有一个议题是这两天比较热的,那就是科技能在国家面临灾难时做些什么。这些举措和讨论都是有益的,无论是引导网民正确理性地看待本次地震灾难,还是在理性探讨中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智进步,都有其非常正面的意义。
本次地震灾难中,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企业向灾区的捐助,很欣喜没有看到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企业捐款。本次捐助500万元的互联网企业有百度、腾讯、网易和阿里巴巴,也有很多捐助了一两百万元的企业,没有出现令人很不舒服的超高额捐款。他们只为向灾区表达一种心意,而不求在此过程中获得企业形象的急剧提升。
更多的企业选择了量力而为,办实事而不求虚名,如当当网捐献了四川成都配送中心里的一万箱矿泉水和五千箱威化饼,为物资匮乏的灾区送去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互联网企业们,如今在面对公共灾难事件时的表现,显得更成熟了。
网民们理性了,不再拿捐款数额多寡做排名,进而得出哪个企业高尚,哪个企业为富不仁。尽管红十字会在发微博后还会遭到成千上万个“滚”,但要看到,现在的这些”滚“,与两年前的那些已有本质不同,更多情况下是一种调侃,这里面也有促其改进的一种期许。
大灾来临之时,没有人可以妄称侥幸,也没有人可以认为那和我没有关系。互联网上的人和企业,可以从之前的谣言满天飞和沽名钓誉的怪圈中走出来,向着各自默默贡献一份力量,期望灾区人民平安,期望社会更好的方向行进,正是这个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中国互联网,这一次的表现没有令人失望。
作家简介:葛甲:互联网发展史研究者和观察者,“通俗互联网”概念的倡导者,长期从事新闻出版,互联网研究和舆情分析工作,是国家级核心期刊《网络传播》的专栏作者,著有《千万网事》等专业书籍,现任职于五洲传播网络中心。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